“军事学校设在莫斯科城里,很注意保密,我们尽量不出去。到野外演习,就去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全体学员同红军一样,一律住帐篷,一个班一个帐篷,每人发一块草垫子,上面铺一块床单,再发一条毯子。军事学校要求很严,训练很紧张。经常在野外进行军事演习,学习战术、技术,有时也进行打靶。白天晚上,还轮流站岗放哨,过的完全是正规红军的生活。……军事学校的教官,全部是从红军各单位抽调来的,几乎都是苏联内战时期各个战场相当于将军级别的红军高级指挥官……给我们讲课的教员,他们有内战时期的实战经验,讲课的内容很实际,深入浅出,加上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互相穿插,近半年的学习,在军事知识方面还是有所收获的。”聂帅回忆得非常细致。
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有了这样的军事学习背景,杨善集回国后十分重视工农武装。他考察海丰的革命运动后,曾撰文称赞那里的农民武装为“东方的红军”。在他的倡导下,琼崖各地的农会在大革命中都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并在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迅速成立琼崖特委军事委员会,并组建琼崖讨逆革命军,拥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1927年6月的宝墩会议,杨善集用通俗的语言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反动派手里拿着刀枪,我们手里空空如也,这个理是没法说的。我们也要拿起刀枪,以刀对刀,以枪对枪,以血还血,不要当书呆子。’”陈锦爱说。
能文能武、一身韬略。可惜,杨善集过早地牺牲,没能看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后胜利的光辉时刻。
一封穿透历史振聋发聩的信
这注定是一封穿透历史振聋发聩的信件。
写下这封信8个月后,信的作者即在一场对琼崖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中捐躯。
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名叫杨善集,是琼崖革命武装的重要创建人;那场战役叫椰子寨战斗,1927年9月23日,他牺牲的这一天,被正式定为琼崖革命武装诞生的日子。
“时隔84年,这封信依旧闪耀着思想光芒,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琼崖革命家的思想理论水平的高度!”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诒孔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呆板的搬来中国用,是一个呆子……”
这封信写于1927年1月27日,署名“杨白”,正是杨善集的笔名,原载《少年先锋》二卷十三期。
《寄旅俄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注明是“为纪念列宁纪念日而作”。通读全文,曾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及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一年,而后回到广东领导青年运动的杨善集,针对有些同志迷恋苏联生活不思回国工作的思想,言辞恳切地写了这封信,巧妙地以设答及作者回应的形式,希望在东方大学学习的青年,学成回国“与污浊社会奋斗”,“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列宁主义”。
在这封信中,杨善集之才华横溢、思想睿智,尽显无遗。他写道:“……我们要学习列宁主义,来纪念列宁,是不错的。不过真正的列宁主义,不单单是在莫斯科,在苏俄。他由圣彼得堡至巴黎,由伦敦至东京,由纽约至上海,世界上处处都布满了列宁主义的种子,有些已开放几朵鲜艳的好花……”
杨善集列举了广东等地的例子说:“现在这个中国环境当中,随时随地都可撞见工农群众,以及被压迫的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列宁主义的真确材料——只要你是一个虚心好学的革命青年!”
苏俄是革命已经成功的国家,有些青年认为这里革命经验很好,将满载一车列宁主义经验然后东归。对此,杨善集说:“不错,十月革命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但,这不过是一些重要的原则。至于英勇的方法和策略,非就地去找不可!很呆板的搬来中国用,是一个呆子,不是一个列宁主义者!真正的列宁主义者,要能够在革命运动中去找经验,去找到不背原则的革命经验!”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