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玉壶先春”的诗句中引出了一个清雅的瓷器名号:“玉壶春”。喇叭口,细长颈,垂腹,圈足。一般高30厘米左右,圆形,属陈设用器。执壶是一种以玉壶春瓶为壶身,但壶口外撇度比玉壶春小,曲柄长流,有S形水注和执手,常用作酒壶或水器。
澄透凝蓝元青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脍灸人口的古诗,总是令人恍惚联想到内蒙古大草原湛蓝澄透的蓝天,闲散的白云和草丛中若隐若现的羊群追逐亲昵的浪漫景色。元代历史虽不足百年,但肇始于元的元青花瓷风靡世界600余年而不衰。受蒙古族尚武的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元代艺术家把粗犷、豪放的审美风格,蓝天白云的民族情结,优雅地挥洒在青花钴料的湛蓝浓艳之中。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西沙海域出水的这件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器物呈八棱形,喇叭口,细长颈,腹颈左侧有流,对称的右侧有柄,柄上有小圆系,一为巧饰,也有与壶盖相系,防止脱落的意思。下腹鼓,圈足外撇。喇叭口处粘结有白色珊瑚。胎质洁白细密。颈上部绘青花蕉叶纹,下饰回纹,颈下部饰变形莲瓣纹,内绘宝珠纹,腹部满饰折枝花卉菊花纹6个,腹下又有三层纹饰,卷草纹、仰式莲瓣纹、卷草纹。共有八层纹饰。纹饰层次清晰和谐,造型优美雅致,运笔娴熟,线条流畅,是元代景德镇窖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非常难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器同藏于河北省文物中心的执壶,从器形、纹饰来看,完全一致,可互为媲美。
白蓝情结演绎旷世杰作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宋瓷以清新淡雅、自然质朴的视觉语言占有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影响了明式家具的审美取向。而元青花,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它采用从西亚波斯(伊朗)进口的钴料(苏麻离青)作为着色青料,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绘制蓝色图案,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在晶莹透亮的釉面下,一泓碧水似的菁蓝,悄无声息地漫过洁白的瓷胎。清新脱俗,独秀芳菲。
在蓝天白云下纵马奔腾,是蒙古人的豪情牧歌。其实,蓝白两色还是蒙古族的图腾符号。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成为蒙古人的大汗,萨满宣布他为“白骨者”。蒙古人把蓝色视为天父之色,天是蓝色的,成吉思汗理所当然的就是“蓝色的蒙古人”。而下层人则被称为“哈剌抽”,也称“黔首人”、“贱人”,奴隶称“孛斡勒”。白蓝,代表着天父与天子和生有白骨头的天之骄子以及蓝色的蒙古人。大元蒙古人的社会成员分属六个森严的等级,蓝地、白纹模印贴花器物,为大元皇帝独享之至尊,而“黄金家族”称王而不能称汗的男性成员,只能使用白地、蓝花的器物。元青花是蒙古族统治者白蓝信仰的必然产物,是蒙古统治者的皇权象征。
一个把颜色视为信仰的民族,必然会把这种天赐之色演绎成鲜明的文化符号。白地蓝花的元青花,把游牧民族和中原文化融为一体,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信仰的人接受并喜爱,足以说明艺术的魅力所在。
浮梁瓷局成就尊贵品质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号大元。为满足宫廷需要,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江西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元史·百官志》记载:“秩正九品,至元五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写马尾棕、籘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浮梁瓷局”专职烧造官府用瓷,还承担军队所用器物的生产。
元青花在制瓷工艺上的进步,还体现在瓷胎原料的应用,由过去的单一瓷石,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高岭土富含的氧化铝,在提高瓷器烧制温度而又不致于变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烧造大件器物稳定器形创造了条件。
元青花在景德镇烧制成熟后,青花瓷在国内占据主流地位,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往海外。据《元史·食货者》记载:“元自世祖定江南,凡临海诸郡与蕃国往还易舶货者,其货以十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市舶官主之。”自浮梁局开设到至正年间,元青花精益求精,灿若披锦,景德镇也因此成为中国的瓷都。
元青花的地位和价值成因
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中国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创出了中国陶瓷在世界拍卖史上的最高价。从此,“元青花”三个字如雷贯耳,成交价屡创新高,一骑绝尘领跑中国瓷器成交神话。元青花被藏家追捧,在艺术品市场独占鳌头,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外公认元青花存世量仅300件,物以稀为贵。二是青花瓷肇始于元,血统纯正。三是青料苏麻离青源于波斯,料矿已灭绝,苏麻离青不可复制。四是元青花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绘画风格和题材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而且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吸纳了外来文化的菁华,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合归一的价值观。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