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很关心状元们的去向,曾专门调研过云南近十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尤其关注他们毕业后的现状。” 毕业于云南师大附中的某年全省高考状元杨微(化名),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昆明另一所重点高中一名老师也认为,高考发挥有运气成分在里面,“比如说我们之前看好的一个高考状元,结果只是第二名,状元是另外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该老师说,至少全省前30名以内的学生都是有可能冲击状元的,这部分学生的综合实力基本都差不多,只要谁临场发挥得好一点,可能就是状元了。
王旻认为,对于学生来说,状元只是一个推进器,能获得一个宽阔的平台来秀自己,并不说明今后就一定能成才。在清华、北大,一个班往往有许多个状元,可谓是尖子学生浩如烟海。“有一年我们三中一名学生,高考成绩是全省第13名,最后考上清华,结果其高考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二名,但两年后却处于全班领先水平,现在这个学生去了美国。”
状元就是浮云,许多老师都这么认为。王旻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站的位置,而是你朝的方向。”无论是不是状元,都得正确看待自己,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角色。“状元毕业后哪怕混得平庸也很正常,谁说一辈子都要拿第一?”
观点解读
追捧状元对学生成长不利
从2009年起,在高考查分当天,省招生考试院就对全省高考成绩前50名的文理科考生进行屏蔽。当其他考生上网就可以查询分数时,前50名的考生只能接到省招考院的电话,告知其进入前50名,但具体成绩却查不到。
罗崇敏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给“状元热”降温。他认为,追捧状元不仅对考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不利,也是错误观念“一考定终生”的反映。“学生十多年的学习就只用一张试卷来判定,这不但违背教育规律,还失去教育公平。”“一旦社会炒作状元,紧跟其后的就是‘状元经济’,原来踏实学习的学生势必受到浮躁风气的影响。”
省人大代表、昆一中原校长童吉仁分析,自高考恢复以来,云南省培养的高考状元中,并没有产生一个一流的科学家、文学家,实际上高考分数只是学生这个阶段学习成果的一个表象,而不是成才的标志,并不是以后成才的资本,不应该去炒作,也不值得大肆炒作。
(编辑: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