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仲恺革命老村:“23年红旗不倒”的一个样本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彭青林 时间:2011-07-13 15:31:38 星期三

  周荣福老人当时曾为党支部向蔡先生送过信。他说,大革命后两村不能开展明刀明枪的革命活动,就积极为共产党筹集钱粮。自“琼耀会”成立后,两村专门设立了公田和公款,用于关圣庙和每年公期酒席的开支,200年来不曾改变。1928年,全村村民一致决定,每年公期不再做酒席,将钱粮全部用作革命经费,全村还坚持每年捐钱捐粮,据说每年筹集到的钱粮有1000多银元,全部由蔡先生转交党组织,用于冯白驹领导的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海南经济凋敝,两村许多建筑工人只能在家歇业,他们就组织了“土仔班”琼剧团,宣传团结抗日,周荣福就是剧团的二胡手。他回忆说,两村人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排练了《穆桂英》等许多有民族气节的剧目,还在演出中加上讽刺日本和汉奸的对白,在当时的海口地区颇有名气。有一次,戏班到塔市、演丰一带演出时,还配合抗日游击队消灭了一个日伪军的炮楼据点。

  1942年,国民党的公然反共和日军的“扫荡”使琼崖革命武装面临最困难的局面,与大陆联系断绝,大量抗日物资积压在湛江西营。冯白驹此时派人与两村联系,将运回抗日物资的任务交给了两村。村民林鸿发等人利用自家的渔船,组织村里渔民数次冒着海峡的封锁从湛江运回大量药品,但在最后一次运输中被日军发现,渔船被击沉,船老大林树祯不幸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两村再次发挥工农天然联盟的优势,在海口市区基层党组织数量少、党员少,特别是工人队伍中没有一个坚强支部的情况下,仲恺乡党支部改组为海口泥水业支部,加强了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并领导两村工人带头恢复了海口市的工会组织,积极开展迎接解放的各项工作。

  正式更名仲恺村

  走在两村里,许多农户家是“革命老屋主”和“革命堡垒户”,他们曾在靠近国民党核心统治地区隐藏和转移了许多党的干部和组织,在革命年代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不是山藏人,是人藏人。”冯白驹曾经评价两村的革命斗争工作时说,两村的革命历程再次证明了琼崖革命的这一宝贵经验,有两村这样的群众支持,琼崖革命必定取得最后的胜利。

  1950年8月,由于仲恺乡农民协会和两村群众闻名全琼的光辉革命历程,两村所在的东新乡人民政府正式将罗陈、橹梧两村统一命名为“仲恺里”,其后随行政区划变化先后称仲恺大队、仲恺村,两村在以“仲恺”的名义开启革命之路23年后,终于正式以“仲恺”命名,成为党和政府赋予仲恺村的极大荣誉,也成为全省唯一用中国历史名人命名的革命老区村庄。

  今天,漫步在村里,这是一个宁静、安祥的村庄,村中85年前的遗迹已经不多。举办纪念大会的小广场就在关圣庙前面,这座村史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2007年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重修,外表鲜亮得有些“现代”,但内里的布置一如往昔,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许俊题写的“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气息仍然在这里弥漫。

  村头还有一所学校,校门上冯白驹亲笔题写的“仲恺小学校”格外醒目,是村中另一座还能见证仲恺村革命历史的建筑。据说,解放后廖仲恺先生的夫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何香凝女士曾专门给仲恺村写来信件,并赠送她创作的国画“虎”和“梅花”,还为拟建设的“仲恺礼堂”题字等,可惜上世纪80年代村委会遭窃,大部分赠物无存。

  “无论如何,这段历史、这个村名永远值得仲恺村人自豪。”郭绍明说。当年,村民们坚持走完海南革命斗争的全程,成为琼崖革命的一个样本,无论条件多艰苦、环境多恶劣,顽强表现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仲恺村传承百年的最宝贵财富,也是未来再创辉煌的希望所在。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