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华侨与辛亥革命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伍立杨 时间:2011-08-20 14:45:45 星期六

 

   民国建立以前,也即辛亥革命的前半段,孙中山大部分时间多是辗转奔波于海外,足迹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其间无论经费来源还是舆论声援,华侨助益最大、支持最有力,是以孙先生满怀感激慨叹:“华侨为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仅20余人,其身份全部是华侨。后来兴中会的会员增加到300人,其中有华侨219人。在这些华侨中,资产阶级分子占48%,其余有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等(参见冯自由《革命逸史》及吴玉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前,为倾覆清廷,孙中山先后实施了十次武装起义,其经费多为华侨捐助,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大力资助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权,积极支持讨伐袁世凯以及北洋军阀。

  整个辛亥革命期间,海外华侨华人为辛亥革命慷慨捐输、积极筹饷,部分华侨还投身戎伍、捐躯革命,体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同盟会与华侨的密切渊源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与历史上的革命区别较大,因其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倾覆清廷,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大大地获得了解放,民主主义从此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自洋务运动以后,晚清末年的两大社会思潮组织,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他们的社会构成形成鲜明的异质色彩。以改良派的首要人物康、梁而言,所交往或运作的,主要是朝廷上下的士大夫阶层,从宫廷到疆吏,时人有谓“康有为上书,声震朝野;梁启超撰文,享誉士林”。而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所竭力运作和交往的,则是以具有民族意识的绿林好汉、海外华侨、留学生为主的新式知识分子。

  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对华侨的影响至深至巨。当兴中会酝酿成立期间,旧金山的华侨还相当害怕,以致听其演说,便掩耳而走,孙中山对华侨的感化,是一个快速、出于至诚的过程,孙中山以他先天的中西文化并举的潜在优势,结果形成强大的物质和精神的纽带。

  华侨最终迅速倾向于革命党,首先出于对晚清政局的腐烂忧心如焚,遂与革命党人一拍即合;其次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地缘优势,寻根觅本,追源探流,为人之天性,中外皆然,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葆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华侨的倾力以助,构成了同盟会起事的后院和基地,1895年首次反清举事,最初的人力和经费支持即来自于此。

  同盟会的运作模式,采用辐射式构架。革命据点从国内散播全世界,又从国外四面散点四射聚焦,迫击专制。除了国内的四大支部以外,在海外则有:

  同盟会总部:日本东京。

  南洋支部:新加坡为据点。活动于英、荷属地、缅甸、安南、泰国。

  檀岛支部:在檀香山。活动于太平洋檀岛群岛。

  美洲支部:旧金山为中心。活动于南北美洲。

  欧洲支部:布鲁塞尔中心。活动于欧洲各国。

(编辑:陈樱妮)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