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侨慷慨解囊
晚晴园成革命基地
1908年孙中山又到了曼谷华侨集中的地方。其中,旅居泰国的知名侨领、实业家郑智勇先生,得到孙先生的亲临造访,慷慨捐助巨款,一时传为美谈。武昌起义成功,翌年民国成立,郑智勇在曼谷闻悉喜讯,雀跃欣庆,毅然献出银元5万,并派其五公子郑法才带一对大象牙到南京,祝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尔后,他又慷慨解囊,捐赠广东都督一百万暹币。
旅居越南的潮籍华侨名人谢松楠,则在兴中会时代已经投身秘密革命,同盟会成立后,任当地筹饷局长。旅越华侨中也有秘密组织,早在1905年,孙中山前往越南运作宣传时,三合会首领黄景南等人当场捐款一万二千元,后来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写道:“同盟会成立以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矣。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应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其出资勇而挚者,安南堤岸之黄景南也。”
在马来西亚,一批潮籍实业家、爱国人士,纷纷参加同盟会,倾尽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将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全身心贡献于祖国的革命事业。
在新加坡,侨领张永福是孙中山的挚友,也是同盟会的大力资助者。他不算特别富有,然而但凡需要钱物的支持,他都毫不犹豫地竭力支持。1903年,上海发生《苏报》案。张永福为着营救狱中的章太炎、邹容,到处疏通关系,打电报给英驻上海领事,翻印邹容的著作两万册,向清朝总理衙门及翰林院投寄,且让人带回内地秘密散发。另有创办报纸和保皇派作舆论之战。
1905年孙中山到新加坡宣扬革命,张永福将留给老母亲颐养晚年的晚晴园别墅腾出来,作为革命基地,后来即成为南洋革命总机关的所在地,此后孙中山及其助手来往南洋更为便利。同时,张永福加大力度筹集资金,联络志士,居间运作,使得潮、闽会党如许雪秋、陈芸生、萧竹漪等顺利赴新晋见中山先生,获得当面指示。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失利,各位避难的志士逃到新加坡,就住在晚晴园,对于被逮捕的志士,孙中山指示竭力营救,新加坡华侨从中运作,花费白银达九千五百两,终使营救成功。而在此以前,张永福在华侨界募捐,仅为该起义即募得资金七万多元。
还有新加坡侨领林文庆博士,对于文字学、文学、儒家经典均有极高造诣。曾任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和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校长,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影响巨大。林先生始终心系故国,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落魄潦倒的康有为前来新加坡避难,受到林先生的热情关怀。同盟会成立的次年,林先生即投身其中,不遗余力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
(编辑:陈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