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海南民间助学力量调查:考上大学了家乡父老有奖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霍筱薇  时间:2011-08-21 15:09:20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年来,在政府力推各种助学工程、大面积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同时,由各类民间公益组织发起,或由乡亲们自发推动的助学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8月,憧憬与激情同在。众多学子即将踏上新的起跑线。临行前,家乡父老总是欢欣相聚,以淳朴的话语为即将“高飞”的学子发出祝福。那一张张带着体温的钞票,蕴含着乡亲的希翼,温暖着学子的心。本报记者许欣/文图

  助学现象

  最亲故乡人本地乡亲帮本地学子

  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一些籍贯相同的爱心人士自发联动,捐款奖励家乡成绩优异的学子。有的乡镇还设立了奖教助教专项基金,并运作得越来越规范。

  林子云、符史斌、韩艳……这些姓氏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孩子的共同之处是,他们的家乡同在文昌市公坡镇,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们同是文昌市公坡昼锦教育福利会的受益者。

  据该教育福利会永久名誉会长韩曙光先生介绍,教育福利会重点支持文昌公坡镇所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奖励成绩优异学生及业绩突出老师;资助特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其中考取文昌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一次性奖励800-1000元;考取大学本科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500-3000元;凡公坡籍学生和省内琼籍韩氏宗亲子女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给予重奖。公坡昼锦教育福利会还对考上初中以上学校,因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的韩氏宗亲子女进行资助。

  通常情况下,接受资助的学生大多家在农村,家庭并不富有,开学在即,他们的家长正为如何筹措一大笔学费发愁。教育福利会送来的助学金,可谓雪中送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如家住公坡镇碧树村的韩红苗和韩灵姐妹俩同时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其父母在家务农,家境贫困。公坡昼锦教育福利会了解情况后,为姐妹俩各发了1500元助学金。

  前不久,在乐东就读的高考获文科、理科最高分的乐东籍学生各奖励5000元。据了解,在海口地区工作的乐东籍爱心人士自2004年来,一直出资奖励在乐东就读的考获文科、理科最高分的乐东籍学生,其目的是激励在乐东就读的乐东籍学子刻苦读书,考取更好的成绩;营造“人人关心教育”的浓厚读书氛围,以振兴乐东的教育。


  助学现象

  打虎亲兄弟以家族之力助子弟“高飞”

  最近,有不少酒店挂出“X氏宗亲奖学助学”的祝贺条幅,同一姓氏的乡亲们欢聚一堂,为那些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发出祝福。

  琼海王氏奖学助学金会于2007年成立,旨在勉励品学优良的王氏学子和资助困难王氏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仅在2010年,就有119名王氏学子获得共计10多万元的奖学助学金支持。

  2011年海南韩氏大宗祠颁发奖学助学仪式日前在文昌锦山韩显卿公祠堂举行,家乡父老奖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3名韩家子弟各1万元。

  8月13日上午,2011年海南曾氏宗亲联谊暨奖学金颁发仪式在海口举行。当日颁发奖金11.6万元,奖励成绩优秀的应届大学生和研究生近百名。据了解,海南曾氏宗亲联谊暨奖学金颁发大会自2003年开始举行,一年一届。至2010年,已经奖助学生550人次,累计发放奖助金75万元。

  今年毕业于海南省国兴中学的曾维宁以858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当天获得4000元奖学金。“三年前,我哥哥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也获得了曾氏宗亲发放的奖学金。”曾维宁说,他刚参加完高考,就有同宗的叔叔伯伯替他向基金会报喜了。8月13日一大早,他就在叔叔陪同下,从澄迈瑞溪赶到海口参加联谊会。“这笔奖学金让我深切感受了宗亲的关爱,受到了很大鼓舞和鞭策。我会把关爱转化为动力,自强不息。刻苦攻读,以优良成绩回报家乡。”

  在当天的联谊会上,不时有曾氏宗亲为基金会捐款,一位叫曾庆武的小伙子当天捐款5000元。澄迈县一名曾氏子弟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提前录取,曾氏宗亲得知其父母因交通事故双双离去的遭遇之后,主动伸出援手,基金会对他特别奖助5000元。还有一些宗亲在联谊会上慷慨解囊,向他捐赠了6000元。

  海南曾氏联谊教育基金会拥有《曾氏教育奖学基金章程》。《章程》规定奖学基金分为奖励金、助学金和免息贷款三种形式,其中奖励金用于奖励一些特别优秀的曾氏子弟就读名牌高校,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而家庭特别困难的曾氏子女上大学,免息贷款部分用于支持完成本科学业的学子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有曾氏宗亲还出资建立了海南曾氏网站,为宗亲联谊、助学活动提供了网络交流平台。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不少曾氏子弟上网报名。


  助学现象

  根植海南回报社会本地企业助学热情高

  海南民间助学力量声势浩大,本地企业是生力军之一。

  今年是“椰树创业者扶困助学工程”实施的第五个年头。从2007年起,海南椰树集团每年捐赠60万元,资助120名应届优秀贫困大学新生,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根据受助者的实际情况,该助学工程每年都会追加资助名额。该工程受助新生多来自椰子产地、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具有我省城镇或农村户籍,是我省第二批以上全国高等院校、省属重点院校录取的本科生。其中有不少贫困农民子女,个别为下岗困难职工子女和其他特殊困难的学生。

  海南金光助学与环保基金会由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捐资设立,连续多年来,每年向我省多所高校捐款设立助学基金,用于资助该校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在校生,帮助他们解决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使海南学子受益的还有成美圆梦助学基金、威特助学工程基金、金鹿助学基金、凯健医药助学基金、王老吉学子情助学基金、黄氏助(奖)学基金、芙蓉学子助学基金、星华集团励志基金、晨菲药业助学基金、喜之农助学基金等。


  白发老人力托“树人”工程

  在募捐和颁发奖学助学金时,那些活跃在前台、后台的白发苍苍老人,成为亮丽风景线

  助学故事

  发动各方乡亲自愿捐款助学

  每年7、8月份,是韩贵畴最忙碌的季节。已经退休的他长居海口,自担任公坡昼锦教育福利会的秘书长之后,他经常在海口、文昌之间奔波。“内心有追求,越干越有劲。”韩贵畴说,他身边还有很多老伙伴,同样的梦想、同样的追求使他们乐此不疲。

  2008年7月15日,文昌市公坡昼锦教育福利会获文昌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据介绍,这一福利会冠以“昼锦”二字,是为纪念北宋名相韩琦。韩琦相三朝,立二帝,一生执政为公,为宋王朝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修建一座楼阁,取名“昼锦堂”。这两个字有“白天之昼,前程似锦”之意,蕴含着家乡父老对莘莘学子的祝福和祈愿。

  该教育福利会由公坡籍香港乡亲韩曙光先生发起并出资,退体干部韩纫丰、韩培光先生等大批热爱公益的公坡籍人士共同努力创建。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为福利会增砖添瓦。如香港富强基金有限公司捐助50万港元;公坡籍法国乡亲韩行凖捐助人民币5000元;公坡籍泰国乡亲韩炬凖委托亲属捐款人民币2000元……

  该教育福利会拥有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每一笔大的开支都要由理事会讨论决定。还不定期出刊简报,发动乡亲踊跃捐资助学。会刊名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从2008年至2010年,该教育福利会支持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35400元,奖教奖学投入173200元。现已经有161人获得奖励,其中包括15名优秀教师。另有17名贫困学子获得资助48339元。今年的奖学助学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


  助学故事

  参与资金管理乐此不疲

  在高考录取期间,海南云海公益基金会干事云天明不断接到报喜电话,今年又有一批云氏子弟金榜题名。云天明乐呵呵地说,他要尽快把今年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孩子的资料整理出来,争取在8月20号左右,为这一批孩子发奖金。

  1998年,云氏家族成立了我省首家以奖助学为宗旨的海南云海公益基金会,专门奖励和资助云氏家族子弟求学。基金会成立10多年来,每年坚持发放奖、助学金,资助了云氏学子450多人。云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海南云氏家族是充满活力且团结的家族。“我们云氏家族向来尊师重教,清朝就出过茂琦、茂济两位进士,影响极大。”一位姓云的长者举例说,他家居文昌龙马,那里土地贫瘠,很多人因为贫困外出谋生,无论多穷,都要千方百计供孩子上学。那里的老师被尊为“父兄”。

  目前,全海南云氏家族近4万人,云氏子弟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据介绍,这一公益基金会以“云海”为名,是为纪念一位叫“云海”的渡琼始祖,即征南大将军云从龙的父亲。

  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义兴街178号的海南云氏会馆,看到云天明和另外几位白发老人正忙得不亦乐乎。会馆的档案柜里,有翔实资料记录着海南云海公益基金会每一笔基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其资金来源全部来自云氏宗亲的自愿捐赠。从这些资料中可看出,从1998年至今,考上重点大学受到家族奖励的云氏子弟的人数正逐年增加。1998年,有22人获颁14900元奖金;而2008年,有42人获颁67300元奖金。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云氏子弟受到激励,力争上游。这,正是基金会所追求的目标。

(编辑:王小畅)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