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妨尝试“速写”——与中学生谈作文

海南侨中朱永贵老师教你记叙文拿高分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8-23 18:03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

  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

  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 [作者:] [编辑:梁影]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