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时评>
网友:道德解决不了道德滑坡的问题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  时间:2011-10-18 15:13:53
  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女童被两次碾轧,而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的悲剧,经媒体披露以后,舆论汹汹,排山倒海。有人认为,南京“彭宇案”以及后来发生的多起类似的案件,最终导致“好人不做好事。”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十几名路人的内心世界并非冷漠,没有爱心,他很可能由于见到女孩碾压受伤心理恐惧,遂放弃施救的想法,而一个人不去做,恰恰带动了许多人不做救助的行为,所谓“旁观效应”。也有人对道德滑坡现象感慨万千。(10月17日《华商报》) 

  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两岁的小悦悦是被一辆白色面包车和一辆小型货柜车从身上四次碾压,现在已经脑死亡,“成活的机会较少”。而在七分钟内,女童身边经过了18个人,均对躺倒在路上的女童不闻不问,最后还是一位拾荒的阿婆费力救起、拖到路边。并且在第二辆车轧过之前,已经有三个人经过此处,他们中但凡有人伸手,二次碾压就会避免,也会为抢救赢得时间。可惜,这个但凡没有出现。

  现在我们可以说,两个肇事的司机,当然逃不脱法律的惩处,尤其是第一个碾压时打着手机,之后不但不思悔过,反而为逃逸自我开脱的罪犯,应当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清算,这大约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是,若要认为“十几名路人的内心世界并非冷漠,没有爱心”,我就不大苟同。明明你从小孩身旁经过,不管出自何种原因,也不管这种原因可以谅解还是不能谅解,咱都不能再说内心热情、富于爱心。否则,就是对爱心极大的讽刺,犹如割毬敬神似的亵渎。你可以不是英雄,但不能当了狗熊之后,还要狡辩如何伟大。

  人固然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但人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而社会性决定人不可能单打独斗,必须生存在一种“组织”之中。每个个体的向善行为,才能使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人人都不利他,利己的可能几乎没有,有了也不会持之既久。无数事实证明,一个社会倘若把急公好义义无反顾当作崇尚的道德标准,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中,又充满着善行天下克己利人的行为取向,这个社会一定是充满希望的社会,否则会一片混沌。人既然不能离开社会独自存在,就不能完全从“自利”的角度考量,还要顾及“利他”。否则,人人会身受其害、无一幸免。换句话说,“彭宇案”绝不应成为逃避责任不做善事的一个遁词。危机时候充当看客,甚至因看客的不作为导致恶果的发生,就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

  所以,我们在道德滑坡面前,不能囿于道德的范畴,单纯地谈论道德;而应在法制的完善和制度的建立上,比如“见死不救罪”的入刑,比如公民的信誉评价、荣誉奖励、社会福利等等,和道德表现挂起钩来。反之,对“看客”不制止、不谴责、不惩罚,让其不作为的行为逃逸于社会的评价体系之外,只在道德的圈子里打转转,不依靠道德以外的强制手段,就是把道德谈上十年,也是无济于事的。
(编辑:实习生田倩)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