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华光礁一号沉船 再现八百年前中华航海之光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宋国强 时间:2011-11-24 10:00:14 星期四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品,重现800年前古船光华

  八百年沉舟船货 外销经济明证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告称,该古代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在西沙群岛沉没,说明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在华光礁的礁盘上只有木质船体的下部结构残存在水下,未见有任何上层甲板之物,所有文物非常集中。

  考古人员由此断定,沉船不可能是在礁盘内失事,被风浪吹入浅水区,也排除是从礁盘内航行到此停泊的可能,应是船只在靠近礁盘盘体处航行,出现驾船或操控失误,船只被巨浪托起抬入礁盘内浅水珊瑚丛中搁浅,并造成船体破碎。

  在《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上,观众看到最多的陈列文物便是瓷器,因为陶瓷出色的物理化学特质,使得其历经800余年,依然得以较为完整地留存于世。

  章佩岚告诉记者,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瓷器以青白瓷居多,青瓷次之,酱褐釉最少;器型主要有碗、盘、碟、盏、瓶、壶、粉盒、罐、钵、军持等;器物的装饰手法有刻划、模印、堆贴、雕塑等,有的还是几种技法组合于一器,主要的纹饰有荷花、牡丹、菊花、宝相花、缠枝花、折枝花、卷草、乳钉、珍禽、瑞兽、人物以及吉祥文字(如“吉”、“大吉”)等。

  考古报告显示,从华光礁Ⅰ号沉船所载陶瓷器分析,其大部分来源于福建泉州地区(如德化、南安、晋江等)窑址的产品。另有一部分龙泉窑、景德镇窑的产品,是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和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汇集各地货物到此装船、运销海外。

  例如,刻有“吉”、“大吉”的青瓷盘,应为南宋福建南安罗东窑代表产品,另外,釉不及地的黑釉盏为福建建窑产品,还有留下篦划纹装饰的珠光青瓷,为福建闽清义窑的产品。

  元代汪大渊,海外旅行归来后著有《岛夷志略》记载,在宋代以前,居住在东南亚一带的原始居民,吃饭时“蕉叶以为盘”,“葵叶以为碗”,更多以“竹编”、“椰壳”为器;即使在中亚的发达地区,也多以木器、金属器作为饮食器具。

  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瓷器显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大量中国瓷器,改变了东南亚一带居民的进餐方式,尤其是陶瓷质地的军持、执壶等典型外销风格瓷器,显然是中国式的订单生产,专供东南亚一带人们使用。中国陶瓷外销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甚至影响了那里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章佩岚介绍,景德镇瓷器通过陆路驿道翻越五岭到广州,或通过广昌水路兼程至福建海澄(月港)等输出港,其运输量小且道路年久失修,费时、费力,较之福建沿海的闽南窑厂不具竞争力;更多陶瓷器可能是通过闽江水道入海。

  古代的南亚、东南亚诸国(部落)经济水平较低,进口瓷器或为解决日用民生,或为宗教活动之用,无力接受中国大陆高质量产品,因而华南沿海大量生产陶瓷器的民窑比同时期的景德镇窑更适应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由此形成华光礁Ⅰ号船货倾向于民间性的特点。

  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王朝统治者倡导“江海求利,以资国用”,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东南瓷器、丝绸、茶叶、金属物品等船货的生产与海外输出,海上世界蕃货异物的登陆东南并流向内地,构成一个巨大的海洋经贸圈,华光礁Ⅰ号沉船货物堆放有序,按类归置,属于船货,正是外销经济的明证。

  残舟断楫是福船

  舟船是一切海洋活动的浮载体,华光礁Ⅰ号沉船的残舟断楫再现了东方帆船的发展史。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告称,残存船体面积约180平方米,残长20米,宽约9米,推测舷深约3-4米,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

  章佩岚介绍,华光礁Ⅰ号沉船的两舷上有对称的榫孔,对称的两孔间贯穿横木条,木条上残留隔板,这个分舱结构就是隔舱。海水一旦从撞坏的地方涌入,船员发现后,立即将舱内货物转移,所以一舱进水,并不影响其他船舱。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告显示,在511块船板中,平均厚度为0.02-0.05米,龙骨部分厚度为0.24米,编号为63的船板厚达0.48米。

  据了解,华光礁Ⅰ号沉船的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这种构造让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章佩岚说,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在华光礁Ⅰ号沉船中均有实际应用,从形制上可以推断为福船,该船是福建沿海木帆船的总称,代表了福建沿海木帆船的优秀船型,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善走深海远洋,破浪而行。

  在《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现场,有一块正在进行配合络合剂的静态浸泡脱盐的船板,浸泡800年之久的船板或糟朽,或被生物腐蚀,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去除表面凝结物、脱盐、脱水定型及修复等一系列技术保护措施。

  从上古时期“以匏济水”到“刳木为舟”的原始舟楫工具,支撑着环中国沿海最初的海洋文化,汉晋间雏形已成的东方海船在唐宋以后得以发展完善,沿海船业长足进步,随着大型海船形态与结构的完善,一步步成为唐宋至明前期大航海时代到来的物质基础。

  相关链接: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于1996年由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发现,多次被盗掘,遗址表面被炸药炸出3个各深1.5米的大坑,散落的瓷器呈东南、西北方向分布,以青瓷、青白瓷为主。埋藏在珊瑚砂下面的器物还可辨认出原来的堆放形态。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工作研究室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水文物1800余件;2007年-2008年开展的2次抢救性发掘,出水船板511块,出水文物近万件。

(编辑:陈思达)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