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旧州镇古渡口
海口市旧州镇旧州岭上俯瞰南渡江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是晚唐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时,在海南留下的一首《登崖州城作》,已被收入大学中文系教材当中。
作为崖州故地的海口旧州,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早就看不到李德裕诗中描绘的景象;亲临其地,更觉时光的残酷,那些承载这方水土历史的物事,光彩褪去,只有时光记忆中的碎片,残留于乡野之间。
如风中之絮,崖州的过去,因着史料不全,显得零碎。寻访崖州故迹,失落中也有几分意外的惊喜。
古村落·古城墙·古渡口
从旧州镇政府向西行约两公里,来到旧州村,村里有林、刘、黄、吴等姓氏,60多户人家,人口300多人。据老人称,从宋代开始,就陆续有人迁到这里定居,那时候,这里还有城池的模样。记者问到村子为什么叫“旧州村”,村民都说是因为这里原先是“州府”,至于是什么州的州府,就说不清了。
走到旧州村西边,确实可见一道高约两米的土墙,呈“东北-西南”走向,在红土墙上,一些布纹瓦片俯拾皆是,站在墙上,透过一小片树林,可以远眺南渡江。旧州镇文化站负责人称,这就是古崖州城的遗址,四道城墙,这一道保存得最为完好。
土墙右侧“东南-西北”走向的那道墙已被推倒修路,另外两道还看得出城墙的样子,但不是很高,且有灌木覆盖。
有人曾丈量过城墙遗址的面积,其中两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墙体约300米,两道“东南-西北”走向的城墙约400米,城池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面积12万平方米。
从旧州村往西行约一公里,便是南渡江的东岸。岸边有一渡口,旁边的草地上,平放着几块《埠头渡碑》、《捐资渡碑》,记述着这个名叫“埠头”的渡口的历史;看不见舟船停泊在渡口,但伸入江中的埠头还在。连着渡口的是一条向上走的通道,宽4米多,玄武岩石板铺设,也许是走的人多了,石板路面十分光滑。
通道两旁有两排老旧的瓦房,附近埠头村的村民称,这些都是商铺,古时候这里还是交通通道的时候,生意很好,现在渡口基本上不用了,店铺也就荒废了。
埠头村居住着100多位村民,他们都是来自全岛各地的商人后代。
从前崖州:唐代海南政治中心
历史上海南岛的建置沿革极其复杂。随着朝代的更迭,甚至是在同一朝代或同一年,行政机构的名称总是一变再变;或者同一名称地理位置却完全迥异,让后人在查考过程中费尽周折。以“崖州”为例,就出现过三次。最早是南朝萧梁王朝设立“崖州”,治所在今儋州市新州镇;接着是唐朝将隋朝重新设立的“珠崖郡”(始设于西汉),更名为“崖州”,治所位于今海口市旧州镇;最后是赵宋王朝将前朝的“振州”改为“崖州”,治所为今三亚市崖城镇。
据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者之一谭其骧先生(1911-1992)考证,入唐以后,隋朝的三郡———珠崖郡、儋耳郡和临振郡,分别被改为崖州、儋州和振州;贞观五年(631年),从崖州中分出琼州,州治在琼山县(今海口南部);龙朔二年(662年),又从崖州和振州中分出万安州。琼、崖、儋、振、万安五州自此形成。
由于琼州距离海边较远,所领之县更有位于海南岛中部的,引起土人的反抗,州城于乾封元年(666年)被攻陷,直到100多年后的贞元五年(789年),才由岭南节度使调兵收复。此后,朝廷撤销了贞观以来的“崖州都督府”,改在琼州设置都督府,又在五州加设“招讨游奕使”。
不难看出,唐代海南的政治中心最先是设在崖州,如从贞观元年(627年)算起,大约是在160年后,才转移到了琼州。因此,“崖州”是海南的代称之一。唐初被贬崖州的杨炎,就发出了“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天涯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的感叹,他没有来到崖州,就死在了广西。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