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怀古新时尚
“十年生死两茫茫,三角地,大讲堂。翻尾石鱼,雪打石舫凉。五四蹴鞠汗如雨,静园夜,啤酒香。
昔日楼前凤求凰,今何在?新嫁娘。一塔湖图,此间少年郎。夜深忽梦前尘事,泪始干,不思量。”
这首“北大版”《江城子》在微博上甫一发表,旋即引来众多北大校友的唱和。
北大毕业生对校园生活的怀念,也勾起了“隔壁”清华校友的兴致,“清华版”《江城子》应声而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东楼矗,西山苍。北舍南道,紫荆映落黄。曾记东操骐骥影,清韵旷,夜话长。
蒙楼丝竹伴流觞,新馆座,老馆窗。水木清华,孤岛寄离肠。笑怀意气少年时,凭婵娟,洒荷塘。”
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老玩意儿。在他们看来,古体诗词不仅不是老古董,而且还是一种能真真切切反映生活的新时尚。
“现在社会愈加开放,年轻人敢于追求古典、唯美的艺术,而且‘80后’、‘90后’在童年时代受到更多古典诗词的熏陶,童年背诵唐诗、阅读四大名著的共同经历使得年轻人对于古体诗词更情有独钟。”张一南,2002年加入北京大学的北社,从2007年到今年博士毕业,她一直在这个以进行古体诗文辞章研究及创作为主的学生社团里担任社长。在张一南看来,古体诗词创作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有利于年轻人展示自我的个性和才能的,“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曾因旧体诗词创作在升学、求职、交友和求偶中获益,大学生参加诗词社团可以增加交际面,也潜在存在着为继续深造或寻求伴侣增加机会的考虑。”
在校园里,与北大的很多热门学生社团相比,北社虽有些小众,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北社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诗词团体等兄弟社团构成了一个可以切磋诗艺的朋友圈。北社的社刊至今已出版了17期,其中,第17期就收入了114位作者的各类诗词382首。
网络为媒作“红娘”
如今,在网上活跃着不少“80后”、“90后”的古体诗词爱好者。他们在论坛上、在微博中,甚至新闻留言板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规范的古体诗词作品受欢迎,类似“王师北定中原日,congratulations”、“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foreveryoung”这样中英文混搭的游戏之作,在网上也颇受追捧。
“古体诗词创作在网络文化中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圈子,有人曾戏言:‘这年头,连个格律诗都不会写,是会受歧视的。’”张一南说。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网络小说等流行娱乐中融入的古体诗词元素,对大学生培养诗词兴趣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位资深网络游戏策划人告诉记者,网游中如果涉及状元及第、故人重逢等情境,常会在叙述或对白中穿插一些古体诗词,这样做既能提升游戏的文化品位,也增强了游戏对玩家的吸引力,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设计理念。
倾情创作花满堂
古体诗词创作的热闹场景不仅出现在网络上,也体现在社团建设、书刊出版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民间的大小古体诗词社团达到两千个,诗词创作者达百万之众,公开出版和内部发行的古体诗词刊物大约有一千种,《中华诗词》的发行量达到两万多份……公开出版发行和内部交流的诗词集,每年近千部。”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古体诗词创作学术论坛上,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
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说:“在海外,古体诗词成为了联系海外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过去是凡有水井处必有柳词,现在是有华人聚集处必有华人诗词,必有毛泽东诗词。”
古体诗词创作不仅局限于爱好者的小圈子,而且其影响也延伸到新诗创作领域。诗人雷抒雁认为,古人一辈子都写格律诗,其中有很多元素非常宝贵,值得新诗借鉴。有一次,某地有一座桥刚修一半就坍塌了,压了很多工人,媒体报道出不少管理腐败的问题,雷抒雁就用元曲的味道写了一首诗:
“这般长大的桥梁,哗啦,断成粉尘。一群活生生的湘西汉子,无知无觉,成了冤魂。只说是造一座金桥通天堂,谁料知,要命的桥撞开的是地狱的门。天啊,是哪个贼子下手这样狠,硬生生扒去了龙王筋。天啊,是哪个该杀的黑了心,像把砒霜投进了和面盆。背井离乡的打工人,田园里苦守着你的幼子老娘亲……”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借用白居易的这句诗强调古体诗词的当代价值。他说,传统诗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学趣味。而当代古体诗词创作的复苏,也证明了古典诗歌体裁和传统所具有的活力。(记者杜羽)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