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藏书“六字”真言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陆胜平 时间:2011-12-12 17:31:58 星期一

在老北京做过学生的人,至少百分之六七十有逛书摊的嗜好。伙计们穿着灰大褂,出言谦逊文雅,那做派是典型的京派。

如今街头的旧书摊

  捐与留

  也是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两篇关于藏书的散文。一篇是《风雨天一阁》,讲的是著名藏书家范钦与他筹建的藏书楼———天一阁的故事,一篇是《藏书忧》,讲大量的藏书给藏书者带来忧愁的事。两篇文章我读过数遍,对《藏书忧》,当时没有多少感受,因为那时我的藏书不多,年龄也不算大。随着书的日积月累,我的藏书越来越多,藏书的忧愁慢慢出现了。1990年代中期我迁居海南时,一个集装箱里,一小半全是书。来海南后又搬了几次家,搬来搬去最折磨人的还是书。面对半房间的书,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这里应该说是书的重压了。为太多的书,我真的有忧愁了。

  这个愁,内忧无非是两个,一,书这么多,自己也看不了,老放在家里怎么办?二,现在青年人大都在网上求知识,有的纸质书他们也不喜欢,我这堆书,不知以后留给谁?思考良久,得出两个结论:一,书是给人看的,自己不看,光藏着,那是糟蹋了书,书应该让更多的人看,让有读者的地方或能利用它的单位收藏。这就产生了“捐”。二,书必竟是自己所爱,藏书也是自己的乐趣,全捐了当然不舍得,而且有的自己还要看。因此又产生了选择性的“留”。

  2007年9月,海南省图书馆开馆之前,在《海南日报》上发出了向社会募集图书的告示。我看到后,觉得这是个捐书的好机会好去处。我在自己的藏书中整理出马恩列斯选集全套、1976-1992年的《大众电影》、1980-1992年的《集邮》《三国志》《晋书》等一批史料性、古籍类图书,捐送到省图书馆,成为在告示后第一个向省图书馆捐书的个人。2008年夏,我了解到我省道德模范之一的定安县农民孙衍吾,自费坚持在村里办“知海书屋”,免费提供报刊图书给村民阅读,我便在自己的藏书中,又找出适合农民阅读的280多册图书,亲自送到在定安乡村中的“知海书屋”。

  我这种捐书,对自己藏书来说是减负,但对社会来说,是提供图书资源,服务读者,这里有藏书的乐趣,捐书的快慰。“书传善缘,播种温暖”,捐书,既消除了藏书的烦忧,与人与己又有好处。人活一生,或绚烂,或沉静,或豪放,或婉约,会有多种“版本”,处置藏书,是藏书人生活中的大事,亦应有多种“版本”,不可苛求。

  易与难

  文人说道:藏书是大业,藏书家越多,卷帙越浩繁,社会越见雍容优雅,人也会有礼有节,文质彬彬。以前,我们以藏书多为荣,以有书房为骄傲。今日,为看书而藏书的不如以前多,书房改成了电脑房。一些人孜孜不倦去旧书店、旧书摊寻购书籍,其中为了读书而去的成了少数,更多人是为了收藏,一旦时机成熟,就卖出去。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说,选书藏书越来越难了。但我觉得,现在藏书应该说既难又易。

  说“难”,固然难,现在想谋取一本古籍原版刻印本,那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珍稀书籍,你就是花上重金,也不见得能到你手中。说“易”,也真是容易。网上兜售书籍的网吧、信息层出不穷,你要求购什么书,发出信息,很快就有反馈,再也不需要你一家家书店跑,一个个书城找了。藏书者都知道的《藏书报》,每期都刊出售书、求书的信息,兜售的书新旧如何,缺少几页或是哪里损坏,哪年哪个出版社出版,价格多少,等等,都说得清清楚楚。你想要,办个邮购即可。

  藏书与字画、古玩收藏不同,由于古旧书本身缺乏观赏性,附庸风雅者绝不是藏书者主流,当下,也有一些藏书者主要目的是投资。著名藏书家韦力说:“藏书热背后掩藏了众多不理性因素,大多数藏书爱好者买书全凭个人兴趣,并不太懂得版本知识,所以其视若珍宝的古旧书也许并无太大收藏的价值。”我觉得,书与字画、邮票、瓷器、钱币等一样,不过是收藏的一种门类,藏书追求的主要是个人兴趣爱好,传承历史、文化、思想,对典籍做归纳、整理、研究,那是个人力量难以承担的责任,因此,略藏一点书,看看玩玩,既长学识,又为信息社会贡献徽薄之力,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趣。

(编辑:陈思达)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