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抓手 ——纳入创先争优活动
“五点半学校”,源自市委书记丁小强的一次访贫问苦。
那是今年早春的一天,在接待完一批投资客商后,丁小强来到赤壁镇石头口村听民意、解民困。在75岁的困难户黄文菊老人家,一个场景刺痛了丁书记的心。
走进堂屋,只见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紧盯着堂屋正中间悬挂的遗像发呆。原来,黄文菊老人的儿子遇难,患精神病的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两个老人和上四年级的孩子。家庭的突然变故,给孩子巨大打击,使他变得沉默寡言、不与外人交流。
这一幕长久地萦绕在丁小强的心中,他由此联想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长期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家庭,仿佛一个空心的家,孩子的身心成长缺乏父母关爱与家庭教导。
责任与爱心的驱使,丁小强酝酿在每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留守儿童“五点半学校”计划。在全市“三万”活动动员大会上,丁小强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五点半学校”纳入创先争优活动和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内容。
这使得“五点半学校”从一开始就有了强有力的抓手。
为避免“五点半学校”流于形式,除了有专人负责外,还制订了关爱留守儿童目标责任制、安全工作预案、心理咨询办法等制度措施。一句话,“五点半学校”必须做到“五有”:作业有人辅导、心理有人抚慰、活动有人安排、行为有人引导、生活有人关心。
爱民、便民的爱心之举,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试点的基础上,很快在全市推广。目前,全市面对8900余名“留守儿童”,在181个村(社区)建立了“五点半学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留守儿童之家 ——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怯怯的眼神,怯怯的声音。坐在记者面前,10岁的王安琪,焦虑与不安写在脸上。但一说起学校给她过的生日,她看你的眼神是说不出的幸福。
生日聚会就是在这间“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那天是4月15日,全校在这个月过生日的留守孩子都来了。小安琪说,那天,我们在生日快乐歌声中,一起闭着眼睛许愿,一起吹蜡烛,一起吃蛋糕……虽然他平时不怎么喜欢吃蛋糕,但那天她觉得蛋糕“非常的甜、非常的好吃”。
这是小安琪平生过的第一个生日。她在日记中详尽地记述了这次前所未有的生日体验,她最后写道:“今天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关爱留守儿童,不应仅仅在校外,校内更应是重点。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走访万名家长活动”,着力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王安琪所在的蒲圻办事处第三小学的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样板。
校长刘合金介绍,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只是他们关爱活动的一项内容。三小地处城乡接合部,七成学生来自农村。全校有留守儿童412人,其中180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些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
呼应市委的号召,学校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学校辟出一间教室,作为“留守儿童之家”,每位教师都担当起“代理家长”之责;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开办监护人培训;设立亲情热线电话、网络视频……一项项富有爱心的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六年级(4)班留守儿童张星同学的成长档案里,记者看到了他数学成绩的跃升图:56-63-66-80.5,由不及格跃升到超过80分,其背后无疑有着爱心的巨大推力!(记者李先宏陈屿 通讯员贺春德 肖忠红 实习生戴杨)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