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课堂上调皮,苏州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东方学校的几名二年级学生被老师要求互扇耳光,导致面部淤青。身为教师,为什么会用如此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当事孩子的心灵和行为受到怎样的影响?这是一起偶然的事件吗?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调查。
学校没有给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
涉事的苏州市吴中区东方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20日,记者赶到那里看到,学校位于一条狭窄的弄堂,进门左手边是一幢破旧的5层教学楼,右手边是由厂房改建而成的办公楼,简陋的食堂、低矮的杂货铺和几间“毛坯”教职工宿舍一字排开,孤零零的篮球架立在校园尽头。
该校校长史永菊告诉新华社记者,16日上午第二节课,二年级(2)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谷某,因为一些学生不守课堂纪律,“期末考试快到了,老师心里着急,多次整顿后,孩子仍然嬉皮笑脸”,所以一时情绪失控,要求他们互扇耳光。
记者调查了解到,谷老师今年26岁,毕业于郑州师范学校,一年半前从老家河南来到学校工作,从业时间不超过3年。事件发生后,谷老师在学校负责人陪同下连夜赴学生住处登门道歉。目前,4名伤势略重的学生中有3人已回校上课。而谷老师此后离开学校并关闭了手机,至今无法取得联系。
据英语教师韩洪芳回忆,谷老师新婚不久,性格活泼开朗,与身边人相处比较融洽,“但可能因为年纪轻,在一些顽皮的男孩子中间有时压不住阵”。二年级(2)班的几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谷老师平时没有什么特别,“和其他老师差不多,无所谓好或坏。”一些老师认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学生流动性大,并没有给任课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也没有把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教师收入“挂钩”。“孩子上课听不听,考试成绩好不好,跟老师没多大利益关系。谷老师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挺不值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
据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兴元介绍,东方学校由建筑企业苏州市学田土石方有限公司出资建设,自2004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小学和初中共有21个班,在校学生1100多人。
“由于谷老师的行为属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已责令学校解除与她的聘用关系,并由校方承担受害学生的所有医药费。而二年级(2)班也已更换了一位有着2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周兴元说。
20日,由江苏省唯一一个心理学特级教师钱家荣老师带队的心理专家辅导团到校对伤势较重的几名孩子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交流大概1个多小时,孩子的情绪比前几天好多了,脸部仍能看到淤青,由于毛细管干挫伤,皮肤呈现疙瘩状。”
一名受伤较重的女学生家长胡某告诉记者,“孩子还是不肯去上学,我们反复劝她‘不读书识字不行’,才答应下周一去学校”。胡某还表示,也想给孩子转学,“但本地学校门槛提高,费用负担不起”。
周兴元表示,学校还将尽快在二年级(2)班召开主题班会等互动活动,舒缓学生情绪,加强师生感情。本周内,吴中区教育局还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关科学处理师生关系的专家讲座。
不够扎实的教育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
记者调查发现,东方学校只是众多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缩影。与公办学校相比,这些学校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工作强度大,生活负担重,社会尊重度低。
记者在东方学校采访发现,学校里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从业资格,30岁至50岁之间的成熟教师偏少。史永菊坦言,他们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刚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大专生,这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多以此为从业“跳板”;二是退休教师,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受年龄限制,往往知识结构老化、精力有限;三是为方便管理,部分教师来自老家,这些教师一般素质比较低,有的甚至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不足5平方米的施工用简易房,一张用废旧门板搭起的床,墙壁上斑驳的拼音表,装满衣物的蛇皮口袋……在东方学校陈老师的家里,其妻正在辅导孩子做作业,写字台是一张断了腿的破书桌,边上堆满了锅碗瓢盆。“房子是学校解决的,月租100块”,陈老师来自江西,在东方学校工作了快7年,月收入1500元左右,“在苏州安家?对我们来说是神话”。
记者了解到,东方学校的教师收入平均在1300元至1500元间,最高不超过1600元。“这样的收入,在人均GDP1.5万美元的苏州,对教师的吸引力太有限了,想招到合适的老师比登天还难”,史永菊说。
东方学校的一些老师表示,通常公办学校的师生比为23:1,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远远超出。全校共有教师37名,师生比近30:1。老师一般早上6点多跟随校车接学生上学,下午4点多下班,一周平均课时在20节以上,而公办学校教师则约为13节。“农民工的孩子大多父母非常繁忙,孩子很少见到家长;有的是单亲家庭,无人问津;还有一些放了学立刻变身父母的‘伙计’‘帮工’,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学习,非常不容易”。韩洪芳说,尽管这些孩子很可爱,但不够扎实的教育还是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老师为此感到痛心。
夹缝中生存的教育需要支持和关爱
学生互扇耳光背后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专家认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多为低成本运行,学生面向收入偏低的外来务工人员,收费高了招不到学生,收费低了保不了本。夹缝中生存,要控制成本,自然要从压缩教师薪酬开刀。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教育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
记者在东方学校了解到,学校对学生收取小学每学期750元、初中每学期900元的学杂费,收入不足百万元。而这笔钱要支付房租、水电等各类运行成本,还要让出资方老板略有盈余,在教师收入上自然能省则省。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高国希表示,宜将扶持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待遇上,以吸引具有一定教师资质、且素质较高的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从而整体提高师资水平。比如,在要求民办学校提高教师待遇同时,政府每月按人头给予补贴。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而且还可促进民办学校扩大教师队伍,提高师生比例,有限的补贴用在“刀刃上”。
一些专家认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管理学生、管理自我情绪也是“必修课”。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习惯不好的孩子较多,部分家长又不太善于配合学校管教孩子,对教师的管理技能要求更高。而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都没有把民办学校特别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纳入培训范围,导致这些学校的老师在工作技能、师德师风等方面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建议为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老师创造一些像公办学校一样的机会,可以定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指导,让他们跟当前的教研系统、培训系统接轨。
此外,一些外来人口流入大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任务重、难度大,业内人士建议尽快推动财政转移支付。周兴元介绍,以吴中区为例,持暂住证的适龄外来工子女近3万人,且有不断增加之势。“消化入学的压力非常大,希望能推动财政转移支付,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动态平衡”。(记者刘巍巍)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