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彭水县大山深处的三义中心校展出近百件师生们共同完成的根雕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张燕/摄(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义中心校展出精致的根雕作品。张燕/摄(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雕课上,学生讲述如何构思根雕作品。张燕/摄(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口网12月23日消息 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海拔近1000米的大山深处,有一所以根雕教育为特色的三义中心校。在彭水今日举行的一场农村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现场观摩会上,由三义中心校师生共同完成的近百件根雕作品展示在观众面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让现场观摩的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连声称赞不止。
记者在观摩会现场看到,该校不仅展出了大批根雕作品,还展出了由该校编制的根雕校本教材、根雕作品集等。
“育人如同根雕。根出美,雕出品。”三义中心校校长李江说,根雕艺术是该校的最大特色。学校根据该校典型的边远山区小学寄宿制这一特点,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本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以根雕、舞狮、植物嫁接、唢呐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特长,塑造学生勤学、善思、诚信、进取的品格。
担任该校根雕课的老师刘相册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他从教以来的第27个年头。从2009年开设根雕课至今,该校师生已共同完成近百件根雕作品。这些根雕作品取材大都来源于山林的树根、草根树皮等。
“为了采集根雕作品的原材料,我的摩托车皮手套都磨破了好几双。”刘相册说,该校从四年级到六年级都开设有根雕课。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这门课程。
在刘相册的印象中,第一件学生根雕作品是五年级学生蔡登丰独立完成的《独鸳》。以前蔡登丰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因为成绩不好,也显得自信缺乏。完成第一件根雕作品后,蔡登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自那以后,蔡登丰就逐渐变成了一个爱提问、爱讲话的小孩,随着个人自信的增强,他的学习成绩比从前提升了很多。
在琢根班的教室里,五年级二班的苗族小姑娘廖燊欢正在跟小组的7个同学讨论如何设计一幅根雕作品。她说,根雕课十分有趣,她和同学们都喜欢上根雕课。她完成的根雕作品带回家后,家人也十分喜欢。
据刘相册老师介绍,根雕作品在市场上售价几千到上万不等,下一步学校打算对部分根雕作品进行拍卖,用于支助该校的贫困学生。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主任熊明称,看到学生和老师的这些根雕作品让人十分感动。普通的树根,也能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化腐朽为神奇。在这样地势偏远,条件艰苦的大山深处,除了三义中心校而外,还有以“土沃苗壮”为办学特色的龙射镇中心校等一批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因村施教,用心教育,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进程中,形成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为探寻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