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赛场”
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公开遴选是一种‘竞争性转任’,是在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二次择优。”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人岗相适,使基层公务员上得来,遴选部门选得准,到岗工作后用得上。”为此,在考试中,主管部门尤其重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笔试环节,在分析中央机关和基层公务员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主管部门根据副处长和主任科员的职位需求,分别命制笔试试题,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测查。
面试阶段,由各遴选部门根据职位性质和特点,自主命题或采取“2+X”方式命题(即在统一题本中选择2道试题,自主命制2—3道试题)。所有遴选部门都自行命制了试题,有的部门实现“一岗一卷”。考生们普遍反映,试题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强,能有效防止只会考、不会干。
笔试、面试通过,并不意味着胜出。为了真正把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公务员选拔上来,公开遴选按照2∶1的比例实行差额考察。各遴选部门非常重视考察对象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等情况。有的对考察对象工作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对近几年年度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估;有的综合考虑考察对象获表彰奖励、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情况;还有的对考察人选进行家访,了解其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表现……
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公开遴选以打造“阳光赛场”为主线,凸显了“三个全程”:
——全程公开透明,遴选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面试名单、遴选结果等都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公开或者公示;
——全程监督检查,笔试、面试皆派出巡视组,推行面试外聘考官制度,设立专门的举报和咨询电话,保证公平公正;
——全程进行测评,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与考生和遴选部门进行访谈沟通,了解对工作程序、试题命制、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调查显示,87%的笔试考生和97%的面试考生对公开遴选组织实施工作表示满意。
“鲶鱼效应”
为中央机关注入活力
“以往,地方机关公务员交流到中央机关工作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主要依靠组织和个人推荐选调公务员,选人用人视野有限,操作也不够规范。”不少遴选部门反映,“此次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打破了这个瓶颈,不仅扩大了选人视野,也规范了进人渠道,真正体现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公开遴选也有助于解决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单一的问题,给中央机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此次参加组织公开遴选的很多部门负责人认为,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大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激发更多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加强学习调研和基层锻炼。
“当我走出北京站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觉到,这又是一个充满激情、满怀理想的新历程的起航。”在基层检察院工作了12年的任红,通过公开遴选走进中央直属机关工委,“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从走上新岗位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让青春重新起航。”
64名公开遴选到中央机关的公务员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踏实工作。发挥基层公务员的优势,学习中央机关公务员的长处,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履职尽责,创先争优。”
“今年试点开始时,没敢申报计划,主要是担心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又不满意。”一些尚未参加试点的中央机关有关负责人开始有些“后悔”:“现在看来,公开遴选既为各部门选拔了人才,又节约了各部门的用人成本,应该早点动手。”
“党政领导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2011年的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试点,坚持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多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强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取得的经验,把握遴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政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记者盛若蔚)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