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贵在培养创业者精神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庆良
我们缺乏创新,更缺乏带有时代印记的革命性创新;我们有创新天赋,但缺乏创新思辨;我们有创新能力,但缺乏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我们需要创业,但更需要通过创新,重组要素,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拓展新的市场,推进新一轮增长的创业。我们需要投资者、企业家、创业人,而当今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振兴,更需要兼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创业者及创业者精神。
2012年,世界和中国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创业者精神是破局之根本。熊彼特在其经济周期理论中,最早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即经济危机是因为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往往导致以资本为纽带的要素重组,从而打破了旧的生产组织、生产流程,甚至改变了生产关系,最终开拓了新的空间,释放了新的能量,推动新一轮增长,形成了另一个周期。我认为,创业者精神将成为2012世界经济的诺亚方舟。
创业者精神即创新+创业精神。这是创业精神区别于一般的渐进式和模仿式的创新和一般创业(做生意)之处。以此出发,大学要将学生塑造成有精神的生命,大学不仅传授现成知识,更应该传授关于发现和创造的知识;不仅教授一般的技能,更应教授创新思想与能力。
创业的课堂在学校,也在社会
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爱国
10年前,我们还讨论“大学生要不要创业”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大家都认为创业是个好事情。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未经辅导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在85%以上。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在过去的五六年里投资了300多个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
现在的创业文化基调还是比较浮躁,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比较急功近利。创业活动中有一对关系,即“机会”与“价值”的关系,创业是找到一个商业机会赚钱,但创业的价值理念告诉我们,创业如果不能为社会增加价值,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想的只是赚钱,而不是给社会增加价值。其实,赚钱了,有商业价值了,却没有给社会增加价值,也只是商业行为,不是创业。
创业教育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校园里完成,一部分一定要在社会中完成。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职业经理人可以培养,但企业家的潜质是天生的,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出学生成为企业家的潜能。同时,学校可以培养很多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创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真正的创业学堂一定是社会。社会上的创业很残酷,不论是谁,一样是“与狼共舞”。因此,创业企业家的一些基本素质,如冒险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团队管理能力、分享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都要还原到我们的创业教育中来。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