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奉宪给照”碑揭示的海口所城历史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李然 时间:2012-03-12 18:09:07 星期一

    再回头看碑文“窃惟海口所城,在郡北十里”,说明建成后的海口所,位于琼山县城北十里位置。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从汉代起,海口地属广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划归广东。唐代627年,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这里,曾先后设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的海口镇。

    现代海口自那时起,就开始打下第一桩根基,海口城市在此后的无数次扩建中慢慢成形。关于海口所的建设,碑文虽寥寥数语,不甚翔实,却清晰准确地指明所城为何而建、谁主张创建、谁负责施工、动工时间、工程地址等等,这些都是海口建所关键史实。

    扩建天妃庙

    明万历《琼州府志》对海口所规模的记述较为详细:“海口城,郡城北十里海口都,海港之南……周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座,启门四,各建敌楼。东北临海,共砌石岸九十丈。复自东南延西北浚豪,长四百六十五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用现代计量单位换算,海口所城全长1850米,厚5米,高近5.67米,用于射箭和瞭望的垛墙多达653个,营寨19座,还开有4个门,分别建有敌楼。所城东北面临近大海,共用石头砌成岸堤300米。接着,往东南方向一直延伸到西北方向,疏浚护城河,长1550米,宽5米,深近1.67米。在当时的琼岛,这座纯军事化用途的所城,规模不算宏大。

    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指挥张荣动工修筑琼州府城,到1378年基本完工时,共筑城围长1253丈,高2.7丈,厚2.8丈,规模比之后的海口所大多了。由于形势发展,到了永乐十六年(1418年),海南卫指挥牛铭决定扩建海口所城,加强防倭防寇的能力。《奉宪给照》碑说:指挥牛铭增广其城,东北临海,增筑砌石。扩建所城在万历《琼州府志》里也有记述:“永乐戊戌(1418年)指挥牛铭复增石砌。成化丁酉(1477年)、佥事陈昭添筑。”

    所城的扩建,牵引出另一件大事,让琼岛无数百姓世代感恩。“而天妃庙建於城北,彼时其庙狭小……并合商民谭海清等,广建天妃庙宇。”碑文说,当初海口建所,所城的北面有一座庙,名曰天妃。可是,那时的天妃庙狭小简陋。在所城扩建工程规划中,牛铭和商人谭海清等人商议,决定重建天妃庙。

    这里所指的天妃庙,就是如今海南信众熟知的天后庙,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中山路南侧的87号,曾在清朝咸丰年间重修过,庙内至今尚存《重修海口天后庙记》碑。碑文完整记录天后庙的历史,“庙始创于元,沿袭于明,而香火极盛于清”。尤其是,《重修海口天后庙记》碑说“明洪武间,商人谭海清等捐建后寝三间,筑观音山及塑诸神佛像”,与《奉宪给照》碑文相为印证补充。

    我国古代沿海城市都有建天妃庙奉祀的民俗。史料记载,海南最早的天妃庙,建造于元代的白沙津,明代迁至海口所城北门旁,历代香火鼎盛。

    如今,这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古老庙宇虽已显破损,但建筑材料上乘,工艺精湛,原貌保存较好,对于研究古建筑、海南历史、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海南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

    与进士王克义换地

    扩建天妃庙,要有地。于是,买地成为当务之急。

    “其呈请府宪王,与进士乡贤王克义,买地广建庙宇。”《奉宪给照》碑说,施工方呈报府宪,请求向当朝进士、当地贤达王克义,购买土地扩建天妃庙。

    碑文提到的王克义,是琼山人,居海口浦,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中广东乡试举人,四年(1406年)登进士第,名列林环榜,为二甲三十一名。明万历《琼州府志》:“王克义,琼山海口人,永乐丙戌进士,授崇仁知县。大臣荐其才,有博学宏辞。至则增减宋祠科,出题试之,果中式,升都官。寻出为建昌推官,所至廉能。”王克义中进士后,朝廷授其崇仁知县,朝廷大臣夸其才学博大文辞赡富。后来朝廷提拔王克义为都官,不久命其出任江西省建昌府推官。王克义每到一处,都为官廉洁,积极作为。

    《奉宪给照》碑详细记录下施工方想尽办法拿地的过程。一开始,尽管王克义是官绅乡贤,施工方买地还是遇到了挫折。碑文说“义称此地,乃自宋来琼始祖,居正公所遗旧址。房支众多,非一人能主意,不允”。此地是王氏渡琼始祖留下的祖居地,家族后裔众多,王克义一个人做不了主,没有答应卖地。

    见状,府宪和商民谭海清等人商议,以官地海口正中央坡为中心,往东西方向延伸二里左右,再加上菖蒲地、荔枝坡地,总共三处地皮与王克义兑换。这些在碑文中都有记述。官方还特别对与王克义兑换的海口之地进行了价值评估,碑文中说“海口之地,乙应载官米九斗三升正”。

    交换地皮事宜,随后都向上级作了详细汇报,上级批准给予证照。碑文说,官方委派“特授琼山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欧阳旭前来发照,今后王家人可凭此照管地,此照就是换地的凭证。

    鉴于王克义的贤能,家乡父母官、时任琼州知府王伯贞在海口城内为之立联桂坊,琼山知县为之立进士坊。

    光阴荏苒,数百年转眼即逝,联桂坊仍保存着较好的历史原貌。《奉宪给照》碑,如今被嵌在联桂坊居民王善祥家一处墙壁里。每逢祭祀等家族重要日子,王善祥等王克义后人都会向古碑参拜。

    一座古碑,一段重要历史,一种情感寄托。古碑,已然成为联桂坊灵魂。 (记者 胡续发通讯员 毛地林 实习生 符玲)

    链接

    奉宪给照碑文  

    特授琼山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

    欧阳旭  

    为广建庙宇,以地换地,给照为据,以昭永远事。窃惟海口所城,在郡北十里。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都指挥花茂奏准防倭,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安陆侯吴杰鸠工创造。而天妃庙建於城北,彼时其庙狭小。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年),指挥牛铭增广其城,东北临海,增筑砌石。并合商民谭海清等,广建天妃庙宇。其呈请府宪王,与进士乡贤王克义,买地广建庙宇。义称此地,乃自宋来琼始祖,居正公所遗旧址。房支众多,非一人能主意,不允。府宪合商民,权将官地,海口正中央坡,分开东西二里许,并菖蒲地、荔枝坡地、合三处地,与王克义兑换。海口之地,乙应载官米九斗三升正。具文申详通禀上宪,批准给照。等由兹奉批前来,遵例发给。自后王家,依照管地。恐年久无凭,执照为据。

    永乐十七年(一四一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给发

 

相关链接

[民俗文化] 昌江木棉花文化发展之路
文昌民俗——闹军坡 迎圣娘呀诺达踏瀑戏水[图]
万人共享民俗文化盛宴 海口举行"冼夫人公祭大典"
冼夫人文化节开幕  万人共享民俗盛宴
[浙江] 独特民俗文化 展现魅力绍兴
三亚“龙抬头”民俗庙会:民俗表演受追捧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