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67年前大学招生简章浮出水面 当年有无息助学贷款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时间:2012-03-14 16:39:37

    金陵女大诞生于绣花巷

    在这份简章上,记者还看到了奖学金与助学贷款规章,十分详细。招生简章上这样陈述:“本校对清寒优秀学生,向有奖学金与贷金之设置,以助其学业之完成”;“此外为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设有救济费,有特别需要者可以申请”;“贷金则于毕业后三年内无息归还”。现在放眼任何一所大学,应该已经没有“无息还贷”这一项了吧。

    人们都知道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叫“金陵女大”,为何这份简章则称“文理学院”?吴先生解释,“也没错,1915年,正式开学招生时,并不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而是叫金陵女子大学,是德本康夫人与丈夫来中国传教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设置了文、理两个学院。1930年由于教育部规定“大学必须拥有三个以上学院”,因此,才不得不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吴先生从简章上还发现一个细节,原来金陵女大最早并不在随园,而是在绣花巷。1923年学校迁入陶谷,也就是现在的随园校区。“曾经的教会学校规模都不是很大,关键在于起点高,所以才有了良好的教育质量。当时的教会学校都是私立而成,资金并不充足,购不起地皮,扩展规模自然变得很艰难。”吴先生感慨说。

    提醒学生照片不得“PS”

    同为教会学校的金陵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起步也是艰难而简陋的。现在除了遗留在南大里的民国建筑群之外,金陵大学曾经的辉煌,恐怕也只能在校史里窥其痕迹了。从历史里截获而来的真实凭据,哪怕是一张纸一片墨迹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当吴有政拿出他珍藏的一张张斑驳黄旧的纸张时,记者是真的感谢他的这一收藏爱好。

    “这是一份金陵大学入学志愿书,中英文对照,申请人名叫朱懋俊,时间是民国十三年二月,1924年距今已有88年之久。虽然仅有4张纸,但却囊括了当时读大学的条件和学生过去的档案情况,可见入学制度完善,手续严谨。”吴先生说,朱懋俊当时填表时是18岁,他至今仍健在的话,就106岁了,“但他在表中填写了留学一栏,也许毕业后就出国去了。”

    记者看到,志愿书的第一页贴着这个名叫朱懋俊的学生的照片,右边是5条照相须知,前两条分别是照相时须去眼镜及帽、相片不可修改,这两条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有图有真相,严禁PS”。而当下的照片,加以美化几乎是常理,要是放在那时,招生委员会可能就会对你说“请让本人前来报到”了。

    入学要担保人和校长推荐

    在投考人履历中得知,朱懋俊曾就读的中学“自中华民国九年秋季至中华民国十三年夏季止”,这样算起来,当时中学是5年制教育。

    履历中还涉及到学生家长姓名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家庭住址等信息。学生姓名的英文拼音是用流畅漂亮的花体英文写就,连带着英语也成了中学学生必修课。这在后面中学所修课程表中可见一斑,几行花体英文,字迹小而流畅,隐隐显示出这位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应该不低。

    其实之所以说当时金陵大学手续严谨,除了上面讲到的条条框框的填写,最重要的是让这份志愿书有效的关键是中学校长的推荐信,附注里提到“本校为昭慎重,杜假冒起见;校长既盖章,又必须签字;凡签字不盖章,或盖章不签字者,作为无效”。

    当然有了这些还不够,志愿书完整填写之后,还要进行入学试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只有填写了志愿书,交了5个大洋的学费并通过入学试验者,才是金陵大学的学生。除此以外,志愿书规定,还得要有担保人盖章签字,“所有该生在校一切行为由担保人负责”。(实习生任虹 记者 蔡震 文/摄)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