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来安全压力
一罐奶粉涉及近200家供应商
全球化带来安全压力
李伟
阿根廷的牧草、墨西哥的玉米、新西兰与荷兰的奶牛、韩国的糖、中国的马口铁、物流公司的储运车、埃文斯威尔的实验室、泰国的工厂、沃尔玛超市……在全球化系统中,奶粉的生产链条被不断拉长,一罐奶粉的背后涉及了近200家供应商,他们提供了1000多种原材料。
全球化使奶粉业的安全性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近十年来,在全球乳制品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质量与安全事件。如1998年德国销售的部分牛奶中出现了高浓度的二■英,追踪其来源发现,是巴西出口的动物饲料中含有柑橘果泥球所致。2002年,香港市场的“美乐宝NH25”婴儿配方奶粉查出“阪崎氏肠杆菌”,可能会导致婴儿肠道及脑膜发炎。2004年中国安徽阜阳发生大头娃娃事件,原因在于喂食的奶粉完全没有营养;这一年,美国亨氏集团的一款奶粉在以色列被召回,因其中未添加维生素B1,导致婴儿大脑发育受损。而破坏力最强的,则为2008年中国奶业的三聚氰胺事件。
关于产业链全球化与食品安全的冲突,直指本质的论述来自玛丽恩·内斯特尔教授的著作《食品安全:令人震惊的食品行业》。这位前美国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监管局顾问写道:“今天食品的集约化大生产为细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被感染的病畜通过粪便排出致病菌,再传播给其他家畜、农作物和人类。一旦致病菌闯过了烹饪、胃酸和消化酶等多道关口,它们就会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消化系统紊乱或其他严重疾病。”
与其他食品业相比,婴幼儿奶粉业总是更能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安全压力。因为它的受众极为特殊,这些婴儿是世界上最弱小敏感的消费者,任何质量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安全事件,甚至导致多个家庭的悲剧。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