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东:做真教育 真做教育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
蔡晓东校长
蔡晓东校长与师生同台表演”太极拳
蔡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2010年1月,历时半年之久,经过反复酝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0—2014年发展规划》,这一倾注全校教师智慧和心血的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愿景,即“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的中华名校,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排头兵。”
目标是远大的,深思熟虑之中,不乏对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思考,蕴涵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表现出超强的价值领导能力。蔡晓东校长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带领着全校师生,为一所名校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如果说蔡晓东做校长后,首先把《生涯规划(高中)》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系列,唤醒的是学生们的人生规划意识,那么北师大实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则激发出老师们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从而推动着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新的平台出现,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机遇和挑战。蔡晓东在传承北师大实验中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自信、深邃、从容和超越溶化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中,在“实验”二字上做足文章,“做精规定动作,做亮自选动作”;把严谨、细致、慎密和完美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坚持文化内涵、办学特色上的传承和创新,从而提出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办学理念。他希望学校成为学生们的天地,期望同学们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胸怀远大,成为各个领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
近两年多来,蔡晓东把“学生自主与多元化发展”作为学校“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英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性超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考和高考、学科和科技竞赛、体育艺术等领域成绩显著,其中很多指标都创造了学校的历史,有些经验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两“真”:为名校未来发展定调
北师大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学校创建于1917年,其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是一所具有很高社会声望和文化品位的学校,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
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取决于校长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追求。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充满理想和激情,又要遵循规律,科学认知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发展方向。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肩负着创新理念,构建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并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
“我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三个面向’,这是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觉得这一提法,仍然是我们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次,我们办教育一定要传承并发扬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实验中学早在十三四年前就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成长规律,要着眼于孩子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服务社会’指的是我们的教育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强调培养接班人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自身的成长,这两条都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坚守的。‘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实验中学应有的一种品质,因为它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中学应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
“还有一条,我们必须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坚持教育创新。基础教育强调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要着眼于孩子未来一生的成长。教育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很多矛盾和挑战,这就需要始终研究新问题,要有一种敏感的问题意识,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不能墨守成规。”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坚持和对教育理想的坚守,蔡晓东提出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办学理念,并把它转化为全校教师的核心价值追求,成为引领未来的集中体现。
在蔡晓东看来,“做真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去办教育,一是要按照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去做教育;“真做教育”指的是用科学务实的方法做教育,强调的是如何“做真教育”,如何弘扬北师大实验中学“踏踏实实做教育”的优良传统。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真教育的纯洁与平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直指教育的弊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多次谈到培养多样化人才,包括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真教育’,一方面体现出‘教育即解放’的理念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给每个学生创设最适合他们自主多元发展的环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人才。另一方面,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学校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过程,要给孩子们思考和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学校教育不能用牺牲学生现在的幸福赌将来的幸福,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服务。”
“‘真做教育’要有一种视野,要有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论,强调的是为实现教育理想和追求如何‘做真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教育工作者要怀着对教育的虔诚态度,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本着科学精神,借助科研手段,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蔡晓东进一步强调:“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好的理念,但作为校长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办学理念落地,想方设法把理念贯彻到课程设置之中,体现到课堂之上,落实在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植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当你走进一所学校,深入到课堂,观察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看看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这些细微的事情,你就会感知什么才是真做教育。”
“因此,我们学校研究出台一个方案,或者要判断一件事情,或者要改变一种观念,我们首先要问,这是不是教育的规律?这是不是我们孩子成长应该走的路?然后,我们再来判断这件事情该不该去做,怎么去做。”
谈到这里,蔡晓东显得很纠结。针对目前有些学生目标和理想的缺失、发展的内驱力不够、厌学现象等,甚至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设了一些带有学术性的课程,蔡晓东非常担忧。“孩子们的成长一定是身心两个方面的成长,幼儿园的时候你就要让孩子好好地玩,更多地玩,非要给他们弄个什么学术课程,这是伪教育而不是真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好的教育是什么?怎么才能真正实现好的教育?正是在对这些教育本原性问题的追问中,蔡晓东继承了学校优良的传统,吸收借鉴教育家的智慧,吸纳了时代的内涵,从而自觉地成为了教育科学的理性认知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如何才能实现“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呢?北师大实验中学这些年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两课”和“两教”这两个关键词,即课程和课堂、教师和教研。理念落地,实现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突破,在全面培养学生人生理想、意志品质、自控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北师大实验中学取得了2011年高考平均分理科全市第二、文科第一的成绩,在西城区名列第一。
蔡校长与荣获第41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于乾同学合影
实验中学蔡晓东校长画龙点睛
课程:面向三个层次 普及与提高兼顾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一定要通过课程这一核心载体来实现,并转化为一种对学生的有效培养。根据学校的校情、师情、学情,以发展的眼光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们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让他们在自我选择中获得乐趣,在自主探究中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找到自己发展方向。”
蔡晓东的坦荡和坦诚,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具有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让你感觉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不断地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也进一步打开了畅通无阻的对话通道。
“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四个板块,即国家的必修课、学校专修课、自由选修课以及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所有课程面向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旨在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向部分学生的各种实验班的专修课+活动课,旨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面向部分学生的国际班的必修课+专修课+活动课,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北师大实验中学就开设了劳技课,开始了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近三年来,在专业设备上投资近200万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用技术项目设计和实施》必修课。
2009年,在蔡晓东校长的倡议下,北师大实验中学在必修课中率先增开了《生涯规划》课程,成为全国首例把生涯教育纳入必修课的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学生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完成这门必修课的学习。
2010年12月,为期一周的“2010年学术年会暨生涯教育研讨会”召开,市区领导和生涯教育专家围绕“生涯教育”的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活动。
2011年4月,“北师大实验中学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引进专门从事生涯教育研究工作的彭永新博士,聘请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台湾生涯教育专家金树人教授,北师大心理学院林崇德教授等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为顾问,形成了一支敬业、乐学、高效、创新的生涯教育团队。
10月,蔡晓东主编的《生涯规划(高中)》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分为点亮高中生活、唤醒自我潜能、链接外界环境、提升生涯智慧四个部分,重视实践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和生涯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讨论,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式体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们一个希望或者远景。
12月,北京市中学生涯教育现场会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召开,蔡晓东全面介绍学校生涯教育实施两年多来的积极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果。
蔡晓东说:“‘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通过什么样的通道能够达成我想干到的那个事情?’这些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学业本身,如果孩子们对这些问题有思考有设计,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内在的东西在激励着他去做,孩子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他进一步解释道:“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要全部开设,可动性很小。学生们的被动性教育远远多于主动性教育,就是说孩子从一出生,就被我们家长设计好了,一进入学校,就被我们教育工作者设计好了。总体上讲,现在的学生非常缺乏自主去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助决断并选择自己的方向。学生好像也用不着去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分析社会的需求,从而选择相应的课程。但是高端学生如果缺乏人生规划和自主选择,将来怎么能在国际上和人家去竞争呢?”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必须要唤醒孩子自主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后来,随着对这门课的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北师大实验中学的专修课、自由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浓重的校本课程特色,不仅得益于学校具有自主设置校本课程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蔡晓东对课程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学校开设了大约50多门的自由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科技类、艺术类、语言类的等,这些课程和高考没有关系,但是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反过来促进了高考成绩的提升。
这些课程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自己特长的发挥,对他们做人都有着很独特的作用。
“比如,除了完成国家必修的体育课程以外,我们每周增加一个小时的体育专修课,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男生还可以选择武术类,女生可以学习瑜伽、健美操。”
“这些内容一旦进入课程,时间和空间上就有了保证,师资上有了保障,让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至少一小时。这和高考、中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从真教育的角度来说,对学生太重要了。我们常说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必须以健康的身体做基础。此外,体育还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果说在某一方面达到准专业的水平,对学生们将来的发展也大有帮助。”
“当我走到我们孩子们的体育专修课现场,我真的是被感染了。孩子们的天真阳光,只有在这个氛围里才可以看的见,孩子们无拘无束,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完全是一种全身心的释放,难道这不是育人吗?”
在蔡晓东看来,那种把孩子们的体育时间剥夺,要求他们去强化学科训练,去提高应试水平,是伪教育的具体表现。北师大实验中学坚持做真教育,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可能牺牲一点,但是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每年5月,一定有一个持续两周时间的合唱节,全校学生参加,第一周分年级比赛,第二周的周末则选择在专业的音乐厅举行比赛,学生们自己选曲目,自己排练,自己找服装,自己做设计,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钢琴手;每年9月,有学校的体育节;每年10月,有科技节;每年12月,有艺术节;每年的12月9日,高三学生参加的成人冠礼仪式;每年的4月,初二学生参加的“迈好青春第一步”的活动;隔年一次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等等
2009年9月,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到日本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考察。当许多学校都对“安全”过度敏感,很少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北师大实验中学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微小细节的体验,或是对外面世界的感悟,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其实,这次活动在成行之前,也有很大的争议。孩子们的年龄太小?一旦出国,说不定哪个环节就会出现一些纰漏?如果出现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呢?但是因为有了蔡晓东校长的坚持,有着对“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坚守,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才有了更宽广的实践平台,才能在更多的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你不给孩子们提供行万里路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有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呢?目前的很多教育活动,因为一些所谓的安全隐患,常常因噎废食,本应该做的一些事情却放弃了。这样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学生,甚至危及到我们的民族。如果把每一个小细节都琢磨透了,有了预案,就不会出事,就算是真的出现一些事情,只要在正常范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接受挑战的机会。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做到让学生们真正动心了,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每年参加学校的成人冠礼仪式,蔡晓东都会按捺不住流出激动的眼泪。在成人冠礼仪式纪念册中,有校长寄语、个人宣誓、园丁对花朵说、成长的足迹说、我对未来说等内容,当学生们现场打开时,他们一边看,一边在流着眼泪。
正如在成人冠礼仪式中蔡晓东校长所言:
“成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将独自一人去闯天下,去迎接各种真正的挑战。“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乃成事之规,做人之道;“人贵有志”,有志者必有责任,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厚德、自强、志向、责任”并非空洞的字眼,它将引领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驶向幸福的彼岸。
做优秀的“实验”人,让学校因你而骄傲;做优秀的中国人,让国人因你而自豪;做优秀的世界人,让世界因你而精彩!”
中国游泳队出征运员大会
向中国游泳队赠送礼物
课堂:名副其实的教育百宝箱
“课堂是我们教育的百宝箱,我们现在研究的很多问题,或隐或显地存在于课堂上,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太多了。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应该着力的地方,开始时,我们提倡有效课堂,后来我们提出了高效课堂。”
“今年,我们的课堂叫做活力课堂,就是让课堂焕发出人的生命活力,因为课堂上一定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更应该是一个生命体成长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听蔡晓东讲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由有效到高效,再到生命活力的激发,你会领悟到一位教学管理专家的智慧和灵性。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们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一关键,并吸纳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定北师大实验中学将做出不俗的业绩。
“国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往往在课堂上容易被忽略。孩子们在课堂上一定会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这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和态度呢?蔡晓东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种可能是,学生耽误了老师的教学设计,影响了老师,老师的第一感觉可能是反感。好一点的情况,老师会说“你先坐下”。不好的情况,可能老师会说出带刺的话,伤了孩子。
还有一种情况,老师尊重孩子,把课堂当成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场所,这就会成为一种教育机会,用各种方法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就会有一种情感体验,而不是挫败感。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的教师有没有一种教育认识的高度,能不能抓住这样一个教育契机,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育规律。学生们在尝试错误的过程,才能逐渐领悟到真的东西。如果学生们都能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那么还要老师干什么呢?”
也正是有了蔡晓东校长这样一种思想和观念的引领,北师大实验中学不断研究课堂,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每年大概都有1000多人次听课,老师们彼此听课,共同提高。学校成立了课堂指导研究小组,校长和学校干部每个学期必须要听40节课以上,学校的各个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一堂好课,一定依托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出现一节好课。有了好的设计,未必一定就是一节好课,因为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很强,生成性很强。我们从教学设计出发,设计了一个模板,从课前学情分析,比如这堂课你所依托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主要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到具体的教学流程,比如你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是什么?最后,形成课堂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安装了一套叫做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可以随时录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老师们可以随时把某节课录下来,做课后教学反思研究。
每年的11月,北师大实验中学都会举行一个大型的问卷调查活动,全校3000多学生全部参与,要回答几个方面的问题,反馈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比如:你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兴趣?你觉得学校老师是不是既教书又育人?你认为学校老师的责任心怎样?在客观题选项中有ABC三种答案,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也有主观题,学生可以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选自己最想对某个老师说的话。针对个别老师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采取与教师单独交流的方式,提出改进的办法。
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会跟进一个大概近二百人的师生面对面座谈会,每班学生派三个代表,包括班长、学习委员,再加上一个普通学生代表。学校所有的中层干部要深入到一个年级,直接主持会议,年级组长不参加。最后,学校汇总学生的全部信息,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
在向教师反馈的环节上,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环节,调研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教师个体;第二环节,调研结果要反馈到教研组;第三个环节,要把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暴露出来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近几年学生的反馈来看,得A的比率越来越高。现在,从老师的责任心和态度层面讲,全校能达到94%以上,高三年级可以达到98%以上。通过一个软件程序管理,会自动生成一个评价结果和数据分析,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一个量化的判断。每位老师只能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而不能看到学生对其他老师的评价,使得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教学与教育、教师与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可以看出,北师大实验中学坚持“继续改进”的原则,在课前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听评课、评优研究课,直至课后的教学反思,都在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并实现了量化的分析和考核,最终完成了活力课堂的构建,把“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教研:以“加强研究 提升内涵”为指向
落实“做真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教育科研。这也是学校谋求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决定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方面,全校教职工必须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让“研究”成为每个人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学校办学规律来看,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坚持校本教研的创新。我们学校的老师很累,原因之一是基于校本教研的提高活动偏多,在外校看来可搞可不搞的东西,恰恰是我校的发展特色。”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了教科研管理和奖励的有关制度,教科室制定了《十二五科研课题和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总体框架》和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专项的《三年整体推进计划》,通过强化“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保障科研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每学年投资20多万元,用于支持科研课题或项目的启动-运作、优秀科研成果的嘉奖和优秀教师的奖励。
所谓“四四四三”式模式,即在一级管理中,由校级领导、项目组、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级课题和研究专项;在二级管理中,行政处室、项目组、市级骨干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承担市级课题和研究专项;在三级管理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区级骨干教师和青年后备人才承担区级课题和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在四级管理中,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承担校级课题和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计划项目。
目前,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和项目有4项,《高中学校特色项目》、《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创建的实践研究》等立足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建设的改进,负责人一般为校级领导、领衔执行人多为各处室主任,这样既保证行政力度对科研的支持,又能促进科研和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
北师大实验中学鼓励教职工立足本校、立足本职、立足现实问题的解决、立足短平快,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通过校本科研提升工作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设立校本科研专项,鼓励和支持教师就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总结工作经验;选择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组织校内外力量联合攻关,力争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展教育科研培训,做好教育科研基础信息建设,重点建设好教育科研网站,搭建教育科研互动平台;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力量申报国家、市和区级科研课题,使学校的科研水平在北京市处于前列。
从常态来说,学校投巨资建设“课堂教学录播系统”,为老师们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每周一次基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从教研组的层面上讲,学校提出了一个“四加一”的概念,即一个学期五个月,四个月给各个教研组提供四次教研组集的教研活动,另一个月给教研组老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就某一个学术主题进行专题教研调研活动。
在常态的校本化研究之外,每年的8月下旬,学校召开教育教学年会,每年一个主题,从“课堂有效性”,到“教师的专业成长”,2011年的主题为学生自主成长和健康发展。
随着“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型人才”、“体教艺教结合”三个项目在北京市的立项和推进,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小组,就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制度、实施管理等问题展开攻关,力争使项目研究与实践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实验中学这几年发展得很快,我觉得和学校卓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作用,以各级课题为抓手,引入高校资源与我校优质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不同层次的科研骨干,加大支持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批批教育科研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
蔡晓东进一步指出:“教师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时,作为一名教师所储备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进入到教学领域,就是另外一个概念的,并不是你的学历越高,你的教学效果越好。我们提倡每个老师基于教学中鲜活的直接性的矛盾、问题、困惑,开展短平快的研究,以现实中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为课题,使得教育科研成为老师们追求教育理想,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工具,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
北师大实验中学教研的背后,蕴含的不仅是对学生现阶段成长的引导与呵护,更是对其一生发展的切实的关怀,同时也成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可持续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提供了保障。
教师:三句话落实到位
教师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文明传承的链条,是学生成长的引导人。10几年的教学管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蔡晓东教师队伍建设“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思想和经验,让老师们在事业追求和生命价值的体验中,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欲。
“我们的教师属于高端知识分子,都有着个人的价值追求。我们学校有着很高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把一个团队的价值追求和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有效地结合,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在这样一个团队里做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上任伊始,蔡晓东和老师们一道制定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学校召开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年轻教师、民主党派、后勤职工等八类教师的会议,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和家长论坛,认真分析学校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全面听取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今后发展的建议。同时,学校安排干部教师外出调研,实施开放办学,了解北京市乃至全国知名中学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样,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干部教师最终达成共识,出台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0—2014年发展规划》。
蔡晓东校长对这一规划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全校教职工充分理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基本背景、指导思想、学校的发展愿景、教师队伍的发展愿景、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所实施的几大工程。越来越多的老师自觉地行动起来,而不是学校给老师们下达一个什么任务。常有老师找到蔡晓东校长说,“我有这么一个想法设计,希望您能支持一下。”
“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每一步成绩,都变成了我们这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共识。这几年,学校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体育竞赛、艺术竞赛、中高考成绩全面开花。这些成绩不断积累,也焕发了老师们的积极性,老师们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团队的精气神儿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令人高兴的地步。精气神到了,大家都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奇迹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的老师非常辛苦,非常累。说句实在话,一个有品质的学校办到一定程度,没有老师们的加倍付出是不可能的事。我作为校长也常反思自己,有没有做无用功的事?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砍去的?有哪些事是需要持续改进才能加以解决?天道酬勤,一所学校办到这种程度,没有投入,没有忘我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事业留人。”
第二句话叫做感情留人。蔡晓东希望的局面是,在学校里教师们人人心情舒畅,人人愉快地工作生活。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首先要有非常和谐的干群关系,老师敢和你说真话,敢和你说掏心窝的大实话,愿意给你提意见,也敢批评你。每周一我们有一个校长接待日,接待老师和学生,不管是工作上的事,还是家庭生活上的事,都可以和我聊聊。”
“我们的干部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去,每个年级组都有一个三人小组的领导团队,以这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为首,还有一个校级干部和一个中层干部。我希望经常能听到他们的意见甚至牢骚,能了解到一线最真实的情况,这样一发现问题就能马上反应,迅速解决。”
“同时,我们的干部还要进入课堂去听课,参加年级大会,参与班会,及时了解基层的老师都在干什么,需要干部去协调的事你就去协调,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听老师们汇报。”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团队中也总会有磕磕绊绊,怎么把矛盾或者冲突最大化地降到最小,甚至由此引发学校发展新的契机,需要校长的境界和智慧,蔡晓东的做法无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除此之外,北师大实验中学还为老师们搭建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平台,教工运动会、合唱节、艺术节、新年联欢会、教师茶吧、教师书画社、春游活动等等,给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休闲的空间和时间。
2010年12月18日,梅兰芳大剧院沸腾了,点燃这沸腾火种的是北师大实验中学金帆舞蹈团教师团的老师们。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舞步、婀娜的舞姿,这支由一线教师、职员、医生、会计和后勤人员等部门的教职工组成舞蹈团,用热辣似火奔放的激情征服了整个剧院的观众。共同的理想、光荣的使命,把他们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充满活力的战斗集体。
“我们的老师不能只有‘成就感’,还要有‘幸福感’。实验中学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是老师们没白天没黑夜干出来的,在这么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下,待遇也一定要上去。”谈到老师们的付出和取得的成就,蔡晓东显得有点激动。他为这群优秀的教师群体而自豪,也在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明确提出了教师们的结构工资每年要递增百分之十,每年的教师节除了表彰奖励优秀的教师外,重点奖励在科研工作和教学中成绩突出的老师。
在教师发展方面,北师大实验中学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专业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北京市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教职工队伍,一支富有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精通业务、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有强烈成就学生愿望的专业化教师团队,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紫金杯班主任不断涌现,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提供了领军人物和人才支撑。
尾声: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天地
有专家曾经指出,校长的个性决定学校的品位,说学校有鲜明的特色,缘于校长有鲜明的个性,或严谨缜密,或自然朴实,或含蓄练达,或豪放洒脱。
北师大实验中学“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办学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源于蔡晓东所提到的三个因素,另一方面显然和他的个性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理想为基调,以哲学为内核,以实践为注脚,使得蔡晓东的办学表现为不凡的见地,脱俗的思维,不落巢臼的决策和运作。
蔡晓东喜欢古典音乐,还喜欢写写毛笔字,但他的爱好更多表现在体育方面,几乎没有他不喜欢的体育项目,游泳、下棋、各种球类等等均有涉足。“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时间,这些爱好差不多都荒废了,守着那么好的体育馆,我几乎没有下过游泳池。”
他属于那类务实型校长,长期的教学管理经历,养成了他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工作的习惯。他喜欢教育,既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厚实的理论,卓越的实践,在博采众长中建成风格,日臻完美,成为一名当代教育家。他不怕有问题,怕的是对问题的麻木不仁。他还有着这样的一种本能,对所有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对所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管大事小事,他能够敏锐地判断出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和教育价值。
蔡晓东坦言:“在别人看来,实验中学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我们应该客观而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常规性的管理和环节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我们认准问题,认准一个解决一个,解决一个我们就会有所改进。”
事实上,“做真教育,真做教育”不仅需要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更需要一种魄力,一股不屈不挠的毅力,这恰好和蔡晓东敢作敢当、果断坚定的工作作风相吻合。
“最近,我在看《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的,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反思急功近利、伪教育、假教育、无效的教育等现象。乔布斯的事业很成功,他有执着的人生信念,觉得自己活着,就是要创新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要做一些独一无二的贡献,要造福这个社会。有这么一种信念支撑,一个人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做教育也一样,没有理想就会很难割舍一些东西,很难摆平一些事情。一个理想的学校,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学生的天地,不应该变成我们成年人的天地,学生应该是主角,在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成长的平台。一旦学生们开始自我追求的时候,他们自身的潜能就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为一种学生内在成熟的表现。我试图在这个方面做一些事。”
谈到未来,蔡晓东显得非常乐观。北师大实验中学不仅要成为“集国内外教育大成之长,汇聚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之智,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优秀中学生”的示范校,更要引领未来教育的方向,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成为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典范。(陈达)
(编辑:童言)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