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专题>
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文字文化的生命轨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时间:2012-04-10 15:35:22

    站在一条小街上,街两旁茅舍俨然,人来人往;突然,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街的另一头朝我走来,人在右牛在左,越走越近;我下意识地去避让,那一人一牛却在眼前瞬间变化了,实际的形体崩散,化成一个符号,象形的符号;这个符号也在不停变化,很快化成了简体字——牧。

    坐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4D放映厅里我正观看影片《甲骨文》。在这里,文字的起源已经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解释和考究,而变成了形象生动的故事。穿行在文字博物馆里,那一个个躺在故纸堆里的历史证据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博物馆高大宏伟却不失温馨的展厅各个角落里跃动着,散发着时光穿越的魅力。

    据博物馆副馆长李俊国介绍,文字博物馆的4D影院采用了十分先进的科技手段,将环形银幕、4D特效椅、数字环声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文字的发展历史生动再现。难怪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银幕上出现仓颉坐在一堆火旁的时候,观众感觉他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就坐在左前方离手边不远的地方;而当代表着造字灵感的凤凰飞进仓颉脑海,凤凰的翅膀掠过观众面庞的时候,一阵风实实在在地扫过我的脸庞!

    摘下眼睛,走出影厅,同我一起观影的一个孩子对她母亲说:“妈妈,原来我们学的字最早就是把身边的人和事画下来呀。”母亲怎样为她进一步讲解我没有听到,但是我知道这个孩子已经对文字的起源产生了兴趣。

    当观众了解了那远古的一条条河、一座座山转变成甲骨上的一个个字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派远古风貌。两个远古先民坐在一条河旁,身旁有很多陶罐,显然,这是当时日常生活的场景。只见这两个人正在认真地往甲骨上刻字,看样子是在记录陶罐的多少或是捕鱼的数量,也可能是其它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用说明,观众在看到这样的仿真场景,就会体味到文字的产生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分不开的。

    解疑

    “在趣味的表现中学到知识、了解真相,从而达到宣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目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初衷。”李俊国认为,增强趣味性是手段,解疑释惑和传播知识才是目的。

    金文,早有耳闻,在我印象里,它和金代扯不上关系,但又不明就里。这次,在文字博物馆西周金文展示长廊,终于弄清楚,西周金文在文字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来源于商末的文字,但是已有发展,最重要的是它的笔画更加线条化,从某个角度说,它逐渐远离了画,而更接近于今天的字。因其刻于金属器物上,故名金文。

    去中国文字博物馆采访之前,曾经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在某论坛上阅读了许多关于简体字的讨论帖。很多网友认为,简体字是现代人所创,是将繁体字简化的字。

    而在柔和的黄光下阅读简体字来源的说明表时,才吃惊地发现,简化字其实都是古人使用过的字。中国社科院唐际根博士说,只有一个简化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创,就是窗帘的“帘”字。

    一次采访竟然解开了这么多年一直“困扰”我的疑问。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