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聚焦老龄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发展动力不足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4-10 15:57:10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家里的留守老人除了忙碌家务事之外,还要照管孩子,更重要的是承担着自留地和承包地的农业生产任务。很多地方还不能使用机械耕种,全靠人力。图为陕西农村两位70多岁的老人在平整场地,准备夏收打场、晒粮。(陕西西安市田玉成)

    目前湖南省永顺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1.12万,占全县50万人口的1/5强,随之而来的是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明显短缺,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下地做农活,以尽量减少田地荒芜。图为毛坝乡毛坝村61岁村民张冬生在用耕整机犁田。(湖南永顺县就业局唐启武 吴 华)

    老龄化带来发展动力不足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采访,听到有人大代表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日益老化,我国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从今日本版刊登的读者来信可以看出,农村“空心村”现象并不是在个别地方存在,在许多乡村,留守老人成为田间耕作的主力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农业耕作收益差等带来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实,令人不禁担忧:明天谁来种地?

    据了解,截至2011年9月,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保持8年增长,但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大量农田撂荒问题,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方面,我国有两亿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不论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用工荒”一年甚于一年。造成“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充足供应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人口红利将消耗殆尽。有专家分析,根据测算,到2013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是零增长,之后是负增长;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即劳动力所需要抚养的老人比率,明年将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逐渐上涨。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加剧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用工荒”,也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连年走高,使得物价不断上涨,消费受到抑制。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银发产业也很发达,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非常丰富。但由于我国是未富先老,无论是从老人自身的收入来说,还是从国家社会保障程度来说,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除了日常必需的开支和医疗费用外,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其他消费需求很少,不敢花钱也无太多钱可花,这也是我国银发产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亟待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措施应对。(刘建华)

    靠谁建设新农村

    春节回老家,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大家忙着走村串户看亲友,很热闹。可春节一过,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外出打工了,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前几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村里白天冷清,晚上寂静得怕人,全村近一半的人家没亮灯,和我家并排的5户人家,只有两户亮灯、3人在家,其他人全都外出打工了。

    我在老家有50多位亲戚,可这次回去一看,只有9个60岁以上的老人和5个10岁以下的小孩在家。我有3个弟弟,两个在浙江打工,一个在县城打工,姐姐远嫁,家中现只剩72岁的父亲和69岁的母亲。为了便于联系,去年我给他们买了手机,现在一接父母打来的电话,心里都要先紧张一下:他们生病了?他们上山劳作受伤了?

    前几年一个堂兄去世,我回老家一看,吓了一大跳:村里来帮忙办丧事的,全是60岁以上的老人、10岁以下的孩子和几个智障光棍。出殡那天,老人们实在抬不动棺木,不得不把棺材拆了,分成小块,一块一块地搬到墓地,然后再合起来,用担架把遗体抬上山,到墓地再放进棺材里,这才勉强下葬。

    这次回去,村支书对我说:“近4000人的村空了,只留下1000多老人、小孩和智障光棍,你说这个新农村怎么建啊?!现在我们村20个党员,40岁以下的只有3个,大部分党员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地也没人种,那些老人实在种不动,耕牛也越来越少了。去年,咱村搞农网改造,我找人抬电线杆都找不到。”

    老龄化、空巢化在西部农村太普遍了,现在新农村建设碰到的最棘手问题是“靠谁建设”,一群老弱病残者,怎样建设新农村?(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龙儒文)

    建筑工地老人多

    3月26日,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判决被告刘某赔偿死者李某丧葬费、李某家属抚养费等合计12万余元。

    案情是这样的,现年63岁的李某与包工头刘某同村,在刘某承包的一处民用楼房建筑过程中,李某从三楼上摔下致死。尽管刘某与李某家属多次协商,也未能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法院判决刘某因与李某形成雇佣关系,赔偿李某家属以上损失。判决下达后,刘某对我说,当初考虑到李某年龄大,就不想让李某跟着干活,是他死缠硬磨才让他在工地上干些小工的活,没想到他一不小心,从三楼上摔下来了。

    在豫东县城建筑工地上,年龄较大的男性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并不鲜见。据我调查,50岁以上人员占60%以上,60岁以上人员占30%以上,在农村建筑工地上,这个比例更高。这些年过半百的人从事建筑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建筑工地上的老板面对提问,也是一脸无奈。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搞建筑,因为外地工资高且工资发放及时,年轻人愿意到城市建筑工地干活。在城市,他们可以感受到现代生活。相比之下,农村建筑工地工资较低。有资料表明,一个建筑工人在城市一天工资200元左右,在农村不到100元,有时候还被拖欠。

    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县城以及农村建筑工地上雇佣男性老年人很常见,其实没有工头愿意雇佣年龄大的,他们力量不行、眼神不济、反应迟钝,这也是为什么建筑工地上多是年龄大者发生事故的原因。但没有办法,总得有人干活,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大量的建筑工地需要工人,作为农村老年人,农闲时到建筑工地上打打小工(即搬运砖头之类无技术含量的活),一天挣个几十元钱贴补家用,感觉总比闲着强。

    老年人在建筑工地做工危险多、隐患大,但新农村建设又很难找到年轻劳动力,这已成当今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河南夏邑县法院徐永忠)

    地毯大县的衰落

    我的家乡河南省南召县盛产柞蚕,地毯业发达,南召地毯曾以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享誉世界市场。但近几年,这里从事地毯业的人数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尽管有管理、营销等多种因素,但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是一个关键因素。

    10年前,南召农村地区几乎家家织地毯,户户有梭声,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老外涌至南召采购地毯。农民织地毯每月可收入1500—25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近几年,物价连年攀升,现在县城的房价已上升至每平方米两三千元,对织地毯耗时耗神赚的那点儿钱,农民已不感兴趣。如今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上,基本上看不到年轻的面孔,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大量土地荒置或出租。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即便是留在县城的年轻人也不愿种地、织地毯。现在织地毯的多为老年人,其创新革新能力弱,有技术的青年工人非常短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劳动力的绝对红利优势已消耗殆尽。物以稀为贵,地毯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下滑导致每块地毯的成本大幅攀升,恶性竞争又导致价格战,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我县产品在伊朗等国风格脱俗、质量优胜的地毯面前已开始黯然失色。(河南南召县李本龙)

    田园将芜胡不归

    常言道,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家。亲人、故乡总在许多人的心中挥之不去。春节期间回了趟老家,看到的是破败的乡村、荒芜的田野,曾经的大村庄人烟稀少,往昔不再。

    坐在舅舅家温暖的火炕上,与将近70岁的舅舅聊天,都与这个村子有关——谁去世了,谁还活着;谁家搬进了城,谁家的房子倒了;村子里的年轻人剩下了几个,老人又有多少……于是知道,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内心深处,我们离那个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村子越来越远了。只有那些我们共同熟知的旧人、旧物和旧事,可以像风筝线一样,把四处游荡的心拴住。而在乡村之外的我们,也从媒体上得知,不只我的故乡如此萧索,类似的故事正在中国的不少农村上演,类似的情感也正在不少人的心中纠结。

    故乡在消失,因为年轻人已经不在农村生活。在我的老家,剩下10多户人家、20多个老弱病残的乡邻,安静地守着沉寂的村子。舅舅全家有20多亩地,孩子都在外地打工挣钱。收割时节,儿子有时候回来帮把手,有时候不回来。虽说眼下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但农活的劳动强度还是不低的,下肥、施药、撒种、除草之类,全压在了一个身体并不是很好的老人身上。

    舅舅说,我也干不了几年了,等实在干不动了,就随儿子进城,在小区看看车棚什么的。我问那20多亩土地怎么办,舅舅无奈地说,没人种只能荒掉了。没有想到,岁月会以如此方式,荒芜掉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仅仅十几年时间,我们与故乡就将不再有一点瓜葛,虽然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惆怅,但因为没有了亲人,你不可能再回去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农村风光消失了,只留下怀念乡土牧歌的思绪。那些曾经热闹过的村子,如今安静得让人窒息。房屋倒塌,农田荒芜,连鸡犬都没有了生气。去年12月,农业部宣布,“今年粮食生产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在全球,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支撑这个成就的,除了国家的农场、商品粮基地、种粮大户外,还有不少就是像我舅舅那样默默耕作的老人们。他们在行将远去甚至是消失的乡村中,还在为“八连增”作贡献,我们的社会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因为年轻人的进城未来种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张 宏)

    公民论坛:深化医疗改革促进老人消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城乡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多。就浙江宁波市来看,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占全市总人口17%以上,估计到2015年将达到20%左右。我所居住的潜龙志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已占全社区的17.5%以上。这些老人多数是企业退休人员,有一定的养老金,衣食住行一般无忧,最大忧虑是怕生大病住院。目前,“看病贵”的问题还严重存在,老年人又大都有各种慢性病,一旦住院,虽有医保能报销大部分医药费,但自费部分还很高。我本人前几年先后5次住院开刀,自费部分少则花了万余元,多则花了几万元。因当时只有千余元退休金,故尝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滋味。对退休老人来说,日积月累节省下来的钱虽然有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少人也想赶时髦打扮得漂亮一些,但总是不敢随意消费,主要是有怕生大病花钱多的后顾之忧,攒钱是为了预防治病所需。

    我国老年人已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充分挖掘老人群体的消费潜力,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市场会产生明显影响。而要挖掘老人群体的消费潜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大医疗制度改革力度,除了改革以药养医制度外,还要加快医保全覆盖进程,不断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老年病人自费部分的负担。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注重开发生产老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等各方面所需的专用产品,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这样既有利于老人健康长寿,又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市场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浙江宁波张荣成)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上海徐汇区宜家总店曾出现了老年人每周二霸占免费咖啡区交友的事件,一时引起广泛的争议。不少年轻人指责老年人贪便宜,不消费却占用公共资源,宜家公司也是有苦说不出,虽然几次求助媒体,但效果仍然不明显。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丰富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和其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由于不需要上班了,可以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休闲,但我们的城市能够提供给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项目实在太稀缺。歌厅、网吧等城市中的文化场所基本是针对年轻人而设计的,一些小区虽然有老年活动中心,但设施简陋、项目稀缺,最多提供一些棋牌道具供老年人活动。从现实情况来看,老年人的活动大多是他们自发组织的,比如社区舞蹈队、社区合唱团等,从活动的形式到内容,基本要靠老年人自力更生。

    政府部门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改善养老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政府应当发挥引导和牵头作用,开展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惠及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每一个公民。(上海金 真)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