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分享到新华微博
白沙峒黎锦
捶制染料
惊叹润方言黎女服装的美丽
史图博进入海南岛的黎峒作田野调查时,他以人类学家的专业锐敏眼光,凭着本能的历史感,记录下黎族的织锦。每经一处,极其细致地观察黎族各方言黎锦的不同特色,而且大量地收购黎锦;如果他所购得的黎锦能够完整地保留到今天,将成为一笔丰富的文化财富。
这里,仅选择他所记的润方言为例。
史图博第二次进入海南岛,开始工作的首日,1932年7月21日到达布配黎居住的冲咸村(在儋州南丰一带)时,他即兴奋地记录下“幸而购得具有特征的布配黎妇女服装”。他为获得黎族妇女服装而庆幸,可见他对黎锦的人文价值早已十分向往!8月14日,他又注意到黎妇穿着的变化,写道:“妇女穿的是前面开襟的像和服那样的上衣,以及像海南岛中部的岐黎,邻近的侾黎或美孚黎那样的裙子。”每到一处,他都注意到黎族妇女们服饰的细微区别。
在史图博的记录中,特别分开男子的服装与女子的服装进行描写。关于男子的服装,在他穿行于黎峒之间的年代,虽然有些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汉化,但在祭祀的特别日子里,还可看到男子服装独有的特色。他在白沙峒所看到的男子服装是:“在祭祀时,也穿着汉式衣服,但这时穿的却并非是完全汉式的,而是非常美丽的具有典型性的为黎族所独有的刺绣衣服。这种刺绣有背部刺绣(Do-bo)与装饰口袋的刺绣(Do-dai),一般不直接绣在从汉族商人那里买来的衣服上面,而是用各色丝线绣在汉族生产的蓝色的小块棉布上,然后缝到背部或口袋上作为装饰品。”
当时黎族男子在祭祀时穿的服装,还有许多花纹及图案。史图博告诉我们:“装饰法是把图案化了的动植物,纳入简单的几何形花纹的边里,在牙炳村苑集的背部刺绣,是画有两头角斗着的鹿。在海猛村苑集的上衣背部装饰,花纹亦很相似,还是两头角斗的鹿,但在两头鹿之间,还有小小的图案化了的人形(揣想可能是这样),非常细致的用上各种色彩的。但光泽并不很耀眼的这种刺绣是用平绣法绣成的,更简单的花纹是用十字绣或一字绣成的。不但在上衣口袋上用这种刺绣装饰,连挂在腰带上的主要用来装烟的小小的皮制袋(约8×11/厘米)亦缝上这种刺绣。”这是80年前白沙峒黎男子服装的特色。现在笔者到黎区去,很难看到润方言的男子这种民族服饰了,几乎所有男子都着汉服。时代的变迁,汉化已越来越严重了。
对于白沙峒黎(润方言)妇女的服装,史图博认为“其美丽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他不断用“惊叹”一词来表达他见到美丽黎锦的观感,并用浓墨重彩尽力书写。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