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王云鹏:扎根海南鹦哥岭的黎族小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范南虹 时间:2012-04-24 10:43:43 星期二

    “来,我带你去看道银村的禁渔区,那里的大鱼长得有人的大腿那么粗!”

    4月12日下午,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个头瘦小、皮肤黝黑的王云鹏,就这么给记者开始讲述他在鹦哥岭的故事。

    “这是环保旱厕,可以实现粪尿分离收集,还没有臭味,没有苍蝇;这是软床猪圈,不用水泥也可以建成的猪舍,是针对道银村缺水泥设计的。这两种设施,既能解决村庄的环境卫生,还能提供村民的农业生产提供农家肥……”王云鹏挨家挨户地带着记者去看,自豪地介绍着道银村几年来的变化。看得出,他对这里非常熟悉。

    王云鹏告诉记者,他是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的黎族人,从小就喜欢在大山里跑,对大山特别向往和敬畏。王云鹏的父亲在昌江县教育局工作,原本希望他能考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教育行业工作。

    “但是,从小父亲就教我很多草药知识。这使我非常热爱植物,最后选择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业植物保护专业。”2005年,王云鹏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农业公司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

    2007年,鹦哥岭保护管理站招聘大学生。虽然当时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王云鹏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鹦哥岭。“我觉得这里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到这里工作会更有意义。”

    来到鹦哥岭后,王云鹏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云鹏告诉记者,他到鹦哥岭管理站一个多月后,就确定了现在的工作岗位——社区工作。“2007年,第一次进道银村,发现这个村庄很贫穷,不通信、不通车、不通电。可道银在黎话里的意思是能产一千捆山兰稻的地方,说明这个村庄以前很富裕。”王云鹏认为,道银村不应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受穷。

    他发现,村民的贫穷,一是因为环境偏僻、交通不便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农业生产技术。王云鹏在开展社区工作时,看到保护区周边村庄过去毁林种了很多橡胶,却因为缺乏管理技术,橡胶树长得不好,有些橡胶树还不到开割时间,就已经在割胶了。这种“杀鸡取卵”的生产方式,不仅胶水产量不高,而且橡胶树的寿命也很短。

    “我有农业生产技术,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我可以教村民林下套种的经济模式,也可以教他们改变过去祖祖辈辈种山兰稻的传统,还可以教他们如何管理好农作物。”身为黎族人的儿子,王云鹏觉得自己有责任留下来,去帮助鹦哥岭保护区周边的村庄,于是,他选择了社区工作。

    可社区工作并没有那么好做,他得长期住在村里,和村民一起生活。就比如建环保旱厕吧,建好后,他要不嫌脏不嫌臭,教会村民如何使用、维护环保旱厕。粪尿收集满后,还要教村民如何清理。还有软床猪圈也是这样,猪圈里的猪粪如何收集处理,猪圈如何清洗,他得做示范,手把手教会村民。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更难以克服的是,长期在大山深处,与外界联系很少,一直没有谈对象。时间长了,父母亲天天催他结婚。父母和亲友们给他介绍了不少女孩子,但大多嫌弃他在山里的工作,聚少离多,没有同意。直到2009年,终于有位姑娘不嫌弃王云鹏的工作,和他走到了一起。管理站为了照顾他俩,把王云鹏的妻子钟玉珍也调到了鹦哥岭。今年春节后,钟玉珍给王云鹏生了个大胖小子。

    如今,身为道银村的一份子,王云鹏说,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保护好海南母亲河——南渡江的水源林,继续和下游的村庄互动,通过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保护和发展共赢。

    采访结束,记者告别王云鹏时,看上去瘦弱的他坚定地对记者说:“选择鹦哥岭,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而且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鹦哥岭工作。”(记者范南虹)

 

相关链接

鹦哥岭保护区“司令”周亚东:从无到精建管理站
27名学子扎根海南鹦哥岭 艰苦中共谱青春之歌
海南鹦哥岭保护区大学生:坚守梦想 拒绝诱惑
向27名“鹦哥岭”优秀大学生学习 海南师大召开座谈会
三趾翠鸟等神秘消失稀有物种频现海南鹦哥岭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