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记录海南黎族文身文化 即将消逝的文化符号
来源: 海口晚报 作者:史瑞丽 时间:2012-04-26 11:42:29 星期四

海南黎族民歌的传承人王妚大。海口晚报记者 李汉仁 摄

    海南黎族妇女的文身,曾被学者称为“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

    穿越历史,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秋日,年轻的黎家少女,面庞清秀,肌肤光洁,她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庄重地接受文身、绣面。尽管在皮肤上刺文身很痛,但在她们看来,却神圣又纯洁。

    随着历史发展,如今,海南最后一批黎族文身妇女也已经六七十岁了,面临着即将消失的现实。上周末,李汉仁的摄影作品展“黎族———文身艺术摄影展”,用一幅幅黑白照片,展示了具有神秘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海南47名妇女的黎族文身。这无疑是对海南黎族妇女文身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抢救”。

 

相关链接

海南首个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馆开馆
黎族“纹身”文化摄影展开展
王云鹏:扎根海南鹦哥岭的黎族小伙
黎族姑娘们的足球梦  鲍春来儋州清新写真 [图]
海南琼中大山深处 黎族姑娘们的足球梦
海南黎族蜂农的甜蜜王国
保亭: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黎族女人的脸谱
陵水“梳妆”忙 喜迎三月三 千年黎族长调永远传唱
海南三亚:民俗展显黎族苗族风情 槟榔谷小吃备受青睐

 

海南白沙县南开乡莫好村的阿婆们。海口晚报记者 李汉仁 摄

   

李汉仁历时6年深入黎族地区记录47名文身老人故事

    1995年,李汉仁深入黎族生活的地方进行拍摄。200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摄影作品集《黎民百姓》。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海南黎族人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其中,黎族民俗特色之一妇女的文身,受到了许多民族学和社会学专家学者的关注。

    随后,李汉仁多次利用节假日深入海南昌江、乐东、东方黎族聚集地开始对“文身”妇女进行拍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洪水、南方、洞材、大炎、田鸡;东方市的白查、俄查、广坝;乐东县的四方、新村,白沙县南开乡的什付、牙义、力保、福报等近30个黎族聚居的村屯村寨,都留下了李汉仁这些年间为拍摄黎族文身行走的足迹。“我对摄影,最初是出于职业或者个人爱好而已。”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历练,李汉仁认识到“摄影师记录时代变迁,更是一种责任。”他特别强调了“责任”二字。这些摄影作品,在他看来,也许现在并不起眼,但再过20年或者更久,就能显示出它的历史价值。

文脸师讲述文身过程

    2010年,李汉仁得知,白沙县南开乡的南开村委会什付村有一位文脸师,当时,这门文身手艺已几近失传。所以,得知消息后,他马上赶去南开乡,而老人却已经去世,这让他遗憾不已。但在南开乡他又幸运地找到了当年已经73岁的符亚祝,“我17岁才文的,先文脸,后文脚。”因为太痛,分了三次才完成。

    1958年,符亚祝开始给村里的女孩文脸。文脸的针是山上生长的“白藤刺”,颜料是当地一种叫做野蓖麻的植物和山海棠的果实烧制而成的黑灰。老人讲,文脸要先用这些黑灰在脸、脚上画图案,而后用白藤刺刺破皮肤一针一针地文刺……还要将特制的颜料附在创口上,然后将血水擦拭掉。7天后,创口痊愈脱皮,就出现了黑青色的花纹。这样,刺上的文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

    当时老人专门去后山找了“白藤刺”给李汉仁看,并现场找了一位女“麻豆”简单示范,动作依然熟练流畅。符亚祝告诉记者,现在的女孩子不用文身,不用再受那样的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海南昌江七叉镇保山村五保户张眉娘夫妇。海口晚报记者 李汉仁 摄

   镜头里幸福的老人

    张眉娘,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章村委会保山村人,2007年,张眉娘71岁。

    她和丈夫没有儿女,是村里唯一的“五保户”。这里距离县城40多公里。李汉仁拍摄期间发现,两位老人住在一间低矮的茅草屋,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两个箩筐,箩筐用来装衣服。张眉娘当时坐在后门的门坎上,眼望着天空不知在思索何事。

    因为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平时就靠政府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尽管贫寒,但两人很少吵架,感情很好。所以,在李汉仁的镜头里,两位老人的合影,张眉娘面色安逸淡然,文身似乎也随着岁月沉淀变得动人起来,微微笑着。适逢2010年,李汉仁再次返回村中,遇到老两口摆酒庆祝生日,还叫了李汉仁和村里老人前来助兴。

    6年多的时间里,李汉仁拍摄了47位文身黎族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个村庄,一个个人,寻找、交流、拍摄、记录,并用心的收集整理,深入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执着的坚守,才使得他有了今天的摄影成就。

海南白沙南开乡什付村文脸师符亚祝讲述用野生植物文身的过程。海口晚报记者 李汉仁 摄

    探索黎族传统文化保护

    从事摄影工作50多年的蔡自强说,李汉仁的作品细腻、深刻,透出一种历史性、哲理性的光芒,这一张张照片体现了摄影人关注抢救海南黎族文化,并对此进行真实记录和传承的炽热情怀。

    “李汉仁的黎族摄影不仅是在影像上保留历史,最重要的是巩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他的这些黎民百姓纪实摄影作品,对黎族文化多样性的研究有相当高的价值。”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黄一鸣这样评价。“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故事”。李汉仁说,事实上,拍摄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海南黎族文化的过程。

    毋庸置疑,黎族文身是人类学上一种活化石,黎族妇女用自己的身体记录了一部无字的民族历史。也许这些文身隐藏着黎族人民原始的文化符号,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到黎族人民神秘的文化渊源。李汉仁的摄影展和《黎族人》的首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向社会提出如何留存保护黎族传统文化这一课题。

  链接

    文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话叫“绣面”或“书面”,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文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文身,死后祖先不相认。(记者 史瑞丽)

 

相关链接

海南首个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馆开馆
黎族“纹身”文化摄影展开展
王云鹏:扎根海南鹦哥岭的黎族小伙
黎族姑娘们的足球梦  鲍春来儋州清新写真 [图]
海南琼中大山深处 黎族姑娘们的足球梦
海南黎族蜂农的甜蜜王国
保亭: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黎族女人的脸谱
陵水“梳妆”忙 喜迎三月三千年黎族长调永远传唱
海南三亚:民俗展显黎族苗族风情 槟榔谷小吃备受青睐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