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当小记者,没有经验,也缺乏积累,一听说要去采访,总是喜滋滋、兴冲冲,十分激动。但是,到了采访现场,面对采访对象,不是说外行话,就是问题提不到“点子”上。经常反过来被当作“小孩子”,让对方问个不停。由于挖掘不到素材,完成采写任务很困难。于是,他们便开始打退堂鼓,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准备洗手不干了。
那么,如何转变这种情况呢?我们不妨多在“准备”二字上下功夫。只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经过刻苦地练习和勤奋地摸索,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呱呱叫的小记者。
不说外行话了再去采访
你听说过“三脚猫”吗?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俗称“三脚猫”。那么“三脚猫”和记者有什么关系?记者的职责是采访各式各样的人,为了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章,因此知识面就要相对宽一些,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我们作小记者的,也要有“三脚猫”的本领,在学好课堂知识外,尽量通过读书、看电视、听讲座等多种渠道多涉猎一些知识,这不论对课上学习还是对课余采访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然,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作为小记者,不可能样样知识都精通了再去采访,但接到一项任务前,至少要有一个强烈的知识,那就是千方百计去搜集有关知识内容。让知识武装头脑,你会感到成竹在胸。
比如说你去采访获得市少年围棋赛的冠军,如果你对围棋里面经常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和“目”、“吃”等话都不熟悉,那采访肯定无法顺利进行。你想啊,你问采访对象,了解的应该是他如何拿冠军的,而由于你不懂围棋,人家却要专门给你讲解围棋的下法。你看这不是很糟糕吗?方法是,可以临时找一些书目或是文章读一下,对这项比赛连同规则等等都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再去采访,就不至于说外行话,就不至于遇到尴尬的事情了。
经常听人说:“当老师,要自己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别人一碗水。”我们说,做小记者,也要设法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思考问题站得高了,角度也独特了,何愁采访时“无话可问”呢?
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在采访提纲里,首先,要明确采访目的。其次,如果与采访对象有一定的距离,要规划好行走路线。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
记者采访时提的问题,有提前就拟好了的,也有在采访过程中随时想起来的问题。我们是初学采访,为了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必须事前充分准备好要提的问题。把事先想好的问题写出来,如果到时紧张或是想不起来问什么,干脆“照本宣科”地念,总比卡壳好。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这样做,他们手上拿张采访提纲,时不时瞟上一眼,以避免问话时忘词。我们是初学采访的小记者,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当然,也不是提前准备好了,采访时就可以不动脑筋,只照本宣科念完题目就行了。要根据采访内容的进展和不断变化的情况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问题。比如你去采访老师,结果他的爱人在家,你原来要准备的问题就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当记者的,要头脑灵活,随时调整思路,机智地完成采访任务。
好的采访提纲是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这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种事情的发生,大都是过去事情发展的结果。搞清楚了过去的背景,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采访时再去提问题,针对性也就强多了。那么,如何搜集背景资料呢?
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小记者每个人从今天起就应该建立一个小本子,养成随时记点什么的好习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都可以记。尤其是对身边重要的任务和事情,注意观察,注意积累,说不定有些内容会对未来的采访有重要的帮助。
其次,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把阅读图书、报刊时看到的好文章复印下来,如果是自己订阅的还可以剪贴下来,分类粘贴好,既可以从形式上学习人家文章好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从内容上获取许多自己过去不熟知的内容。有了这样的资料库,以后不论去采访什么人物或事件,都会得心应手地从这个资料库中找到需要的背景材料。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网络沟通了无数网站,有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在任何一个综合网站上键入需要查找的关键词汇,都会在点击后的瞬间罗列出几条、几十条甚至几百条、上千条的相关内容。这对打开记者的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增加背景资料容量,准备把握要去采访对象的情况,甚至是确定采访角度,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做小记者的,如果有条件,一定要熟知电脑、通晓网络。
另外需要说明的事,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有时也经常需要写入背景材料。事先注重搜集资料,不仅采访时有用,写作时同样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