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已买好5月13日的返程车票,只是还没来得及乘车,沈星就牺牲了。这张未使用的车票也就成了永远的纪念。记者 马绍栋 摄
记者 马绍栋 摄
潍坊青州南阳河畔,夜色如水。沈星桥侧,蛙鸣声声。
如果没有5月13日上午在此地奋不顾身、一跳救人的壮举,此刻的沈星早已乘坐1112次列车抵达武汉准备毕业论文,可他早已规划好的人生行程却被那没有犹豫的一跳彻底改变。
那张青绿色的车票也随主人一起永远留在了起始站。31岁的沈星用他的生命写就了人生的毕业论文,这里有孝顺,有热心,有乐观,有坚韧,有谦逊,有担当……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沈星,走好!
家长会上父亲总是“特有面子”
“儿啊,爹来看你了。”19日上午,青州市凤凰岭革命烈士陵园,手拄拐杖、头发半白的沈希望拖着蹒跚的脚步绕儿子的墓碑一周,这个一贯坚强的陕西汉子再也忍不住泪水,掩面悲泣。在他身后,沈星的母亲、哥嫂和其他亲人早已哭倒一片。
“俺们都是看着这个娃从小长到大的,这么好的娃,你说怎么走得这么急啊!”在沈星的老家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乡亲邻居们无一不为沈星悲伤落泪,在他们眼中,那个从小懂事、孝顺父母,在学校成绩优秀、老喜欢帮助人的班长再也见不到了。
提起沈星的懂事孝顺,父亲沈希望很是自豪。
在学校的沈星学习特别刻苦,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这让沈希望在开家长会时觉得“腰杆特别直,脸上特有面子”。
事发当天一早,沈希望还给儿子打了电话,电话里沈星说:“今天有时间了,我带孩子去钓钓虾。”沈希望说平时两人打电话时间都很长,可这次很短,不到2分钟,却成了父子间最后的告别。工作中有他领导心里就有底
“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沈星在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技术教育学院函授与实习管理科的领导王铭涛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作为并肩战斗的同事,王铭涛一开始对沈星并无太深刻的印象,直到2010年上半年,他们一起承担了二炮下达的一项任务,要下部队到13个单位调研,王铭涛负责去南方,沈星去西北方向,主要了解各部队士官现状以及对培训的需求。为此作为领导的王铭涛只是原则上提了几条要求,没想到沈星连夜加班加点,第二天就将行程表、计划书以及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内容做得非常细致,一看就是狠下了功夫。”
2011年夏天,王铭涛所在科室又承担了二炮的一项大型活动,以科里现有人手明显不够,这时已经在武汉读研究生的沈星知道了这件事,立即主动申请回到科里协助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全程帮忙。“按道理他当时读研是完全脱产的,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王铭涛说,沈星一回来就直接投入准备工作,自己正担心任务无法完成,但“他来了,心里就有底了。”
沈星所在科室原领导蔡永胜说,工作的事只要有沈星在,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一次,科里承担一项军事任务,沈星天天加班,那时他和妻子还没有房子住,每天晚上10点多妻子下班回来,他都是先去门口将妻子带到单身宿舍安顿下来,自己再去加班。第二天妻子上班去了,他还在加班。算上当月工资,凑万元借给战友买房
“我对沈星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笑容,笑容就是他最好的名片。”工作后和沈星住在同一宿舍的同事李良玺回忆道。
同住在一起的日子,李良玺发现,这位整天挂着阳光笑容的大男孩十分节俭,同事朋友相约出去吃饭他很少一起去,平时要么在教室用功,要么回到宿舍看书。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沈星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一直患病,可这些困难完全在他脸上找不到,他永远都是一副乐观向上的样子。
2006年,沈星开始筹备着结婚。可当时却拿不出买房的钱来,连首付都凑不够。后来他悄悄地找科长借了钱,买完房后又要还贷款,又要准备结婚,家里父母身体还不好,沈星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当时一点都看不出来,他还是笑呵呵的。”
就这样到了2008年,同事左华山也准备买房子,同样钱也不够。他向沈星借钱,沈星问他:“你需要多少?”左华山说:“多少都行。”沈星干脆爽快地说:“那等发工资我给你准备一万块吧。”左华山回忆说,自己当时瞬间就感动了。“那次给教员排课表,换作我就直接定好时间定好人安排上去就行了,可沈星每次都是一个教员一个教员地商量,像一些老教员腰不好,他就错开整个半天的4节课;有的淄博、潍坊的教员周末要回家,他就把周末的课调开。”同事何志文说道。留给女儿的最后一个背影
妻子蔡相珍是青州二中的美术老师,由于要带毕业班学生出去写生,每次都要两三周不回家。“那会儿每天晚上沈星都会给爱人打电话,有时候那边工作忙经常打不通,但他不着急、很有耐心,一会儿接着打。”
和普通小两口一样,沈星有时会跟妻子吵架。但他很快就会主动给老婆打电话,一边道歉一边开个小玩笑,很快就没事了。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沈星过生日,他爱人知道沈星喜欢骑自行车,就平时省吃俭用,偷偷地攒钱,花2000多元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沈星当时乐坏了,非常感动。”李良玺说。
2011年清明节,沈星到武汉读研后,妻子蔡相珍第一次来武汉,他提前半个月就把游玩的行程在笔记本上列好。“时间精确到了小时。”沈星研究生同学廖胡利说道。
业务精干、工作严谨的沈星很受单位领导的重视,2008年,他被借调到二炮总部工作,半年后他被告知可以留在北京工作。“那时他打电话问我留还是不留,我说‘留在北京多好,很多人想进还进不了呢’。他说:‘我也想留下,可想想自己平时陪家人的时间太短,还是放弃吧’。”李良玺回忆说。
提及丈夫跳水救人,蔡相珍说道:“我知道他每次都那样,我很心疼。”
2012年“五一”,沈星没有回家,6月2日是女儿小岩珏4岁的生日。5月11日,沈星请了三天假回青州调研,顺便收集毕业论文资料,他已经买好了13日晚上回武汉的火车票。可当天上午10时许,在南阳河畔和女儿散步听到呼救声时那毫不犹豫的一跳,定格成为父亲留给女儿的最后一个背影。(记者 马绍栋)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