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椰雕走向新个性
海南贝雕逐渐与古老的椰雕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明代。此后,海南贝雕大多都与椰雕拼合、镶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丽的贝雕与古朴的椰雕形成强烈对比色调古典雅致,构思精巧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海南民族色彩。
1999年,海南省庆祝澳门回归的礼品———一对巨型椰雕嵌贝花瓶《椰树传情庆回归》,就是用椰块和夜光螺巧制而成的。
“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贝雕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题材开始以表现海南地域特色的黎苗风情为主,这也是海南贝雕不同于北海、青岛等其他地方贝雕之处。同时逐渐脱离椰雕,以独自的独特面目示人。”海南贝雕传承人、海南纨美实业有限公司贝雕加工厂厂长周仁慈,就是当年这对花瓶的创作者之一、原海口椰雕厂副厂长王昌兴的弟子。他介绍,近些年来,海南贝雕工艺也不断创新,既有利用原贝进行雕磨、堆贴而成的各种装饰画,也有利用深海大贝壳进行雕刻的各种摆件,在参加各地的博览会上频频获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贝雕是纯手工制作,创作工具就是最简单的切割机和雕刻刀,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势取形,然后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包括设计构思、原料选择、制作题材、制作加工等工序。”周仁慈说,首先是设计构思,在图纸上绘制好贝雕的图样圆雕设计,一般不用画图,全凭艺术的想象和感觉;其次是原料选择,由于贝壳品种多样,大如簸箕,小如米粒,形态繁多、色彩各异,选取料就如画家调色,全凭经验和感觉,依势取形,因材施艺;然后是制作题材,贝壳可塑性很强,能制作的题材很广泛,如花鸟、人物、山水、静物,可谓无所不能。
最难的在最后一关———制作加工,仅工序就有十几道。“根据设计内容,按造型进行不同加工,包括切、割、磨、雕、刻、粘、拼等。”周仁慈说,由于贝壳易碎,这是检验艺人对材料利用的准确度、造型能力精确度、雕刻娴熟度的一个过程,能否出精品,全在此举。而雕刻水平的高低,决定对艺人的定位,高者是师傅,低者是学徒,师傅授艺、心传手授,学艺须拜师,传男不传女。雕刻手法有平面浮雕、立体雕、通雕和沉雕,成品可做成浮雕形式的贝雕画,亦可雕成各种用具和摆件,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