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写字静练心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纷纷与老师相约,下节课再PK。“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就会主动去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陈海燕从同学们的“包围圈”里挤出来,满是笑意。
除了上国学课,每天下午课前十五分钟,校园里就会响起《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这就是写字时间到了,只见各班同学迅速归位,拿出字帖练起了硬笔书法。“我们从2008年起就设置了写字课,既是让同学们学会正确写字,更是让同学们在练字学做人,学古典。”十一小副校长杜文君介绍说,低年级的同学练铅笔字,高年级的同学可以用水笔或钢笔练字。
后来,为了让写字课更加常态化,学校将一周一节的写字课“打散”,变成每天下午的课前十五分钟练字,一来可以让同学每天都有练字的习惯,同时也让午睡刚醒的同学有一个“提神”的过程,以便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我们定期更换练字时间的古典音乐,同时播放音乐名字,让同学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喜欢并传承下去。”十一小校长潘华莉说。
耳濡目染学做人
“我跟你说,我们学校有很多文学的知识。”有着“三国迷”称号的韩垲衍拉着记者说。原来,他说的“文学知识”,是指校门口墙壁上的《三字经》《弟子规》,而在教学楼下的廊柱上,还有中华民族美德格言,写有如“百孝善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同学们说,老师上课时都讲过这些格言,还说这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在楼梯边还有“会说话的墙”,上面绘有待客礼仪、师生礼仪等,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学会做人。
“我们试点国学课程,只要求孩子熟读成诵,随着他们慢慢成长,幼时打下的国学经典基础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杜文君这样说道。陈海燕也说,在国学课上,除了诵读古诗词,她也会拓展性地讲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增加孩子们的兴趣,更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回家懂礼貌了,也知道父母的辛苦,会帮忙做一些家务,这样的成长更令人开心。
为更好开展诵读活动,十一小还在校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班队会等时间宣讲国学经典,校长、老师、学生齐上阵,国学经典的仁厚、美善、和谐,就这样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传播。
老师也学国学
自2011年8月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课程以来,十一小在四年级的课程增设每周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安排语文教师授课。老师根据各班实际形成个性教案,通过朗朗上口、熟读成诵、重熏陶感悟而不求甚解为特色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内化其文明言行。同时,还在早读课前开设“诵读经典10分钟”以及课前1分钟诵读,要求学生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课前利用1分钟的诵读时间里高声朗诵古典美文,学生们积少成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经典。
而在每个学期末,学校也向每位老师赠送书籍,尤其是国学类的书籍,提倡全体教师读国学经典,让老师们在国学里继续成长。在青年教师诵读演讲比赛中,老师们配以古筝古乐诵读经典美文的精彩表演,让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更高了。学校领导也经常下课堂,和国学课程老师一起听课、研讨,通过各种途径共同挖掘国学经典课程资源,使国学课程的开展做到了规范有序、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