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23岁男孩成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最年轻会士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7-10 14:41

  没上过幼儿园,没参加过任何兴趣班、培训班,没参加过奥林匹克竞赛,却是中考状元、保送北京大学,本科后直升博士,并刚刚成为享誉中外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最年轻的会士。一个23岁青年的成长史,却写出一个又一个惊叹号。

  “这是一篇令人着迷的论文”

  6月15日,北京大学的官方微博“北京大学招生办”发布了一条微博,专门介绍了一位杭州男生:“有这样一名中国大学的本科生,本科四年期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7篇,其中SCI与EI论文7篇。一年后,他到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又发表了3篇SCI期刊论文,后入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这位出色的青年叫张维加,是北大元培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

  对这位青年会士的出色未来,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已有人预言。2010年,当时只有21岁的北大青年张维加课题的一项工作成果刊登于《科学通报》上,这也是唯一一个由张维加自己领导的课题组。哈佛大学该领域专家WillieSoon教授专门发来邮件评论这篇论文的贡献和意义,并在邮件中称:“十亿个人中才能出现一个张维加……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意识到这一点。”

  该论文发表后不久,国际有限元研究的领军人物、捷克科学院的MichalKrizek院士通过中科院的林群院士寻找张维加,并邀请张维加赴捷克演讲。

  2011年3月,张维加发表European PhysicalJournal(《欧洲物理杂志》)封面文章,文章指出由于地球内部的核幔耦合,地球远古曾经出现过自转加速的现象。该领域的领军人物Dr.RichardHolme称:“这是一篇令人着迷的论文,其结果本身的美丽即使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依然是让人着迷!”

  在张维加的成长轨迹中,当下家长们信奉的“课堂教育+辅导班教育”的双轨制学习方式和车轮式学习节奏从来没有过。如果张维加的学习轨迹也是双规制,那么除了课堂教育,他的另一个轨迹就是兴趣!

  张维加的母校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钱学森之问”一直是中国教育之痛,我们办教育应该回到原点、回归理性。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的过度。而张维加的成长轨迹是否能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少谈一些分数、竞赛,多关注孩子的天性、兴趣。

  “其实他就是个普通孩子”

  张维加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是电脑工程师。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张维加从小阅读兴趣广泛,历史、地理、科学、文学等都有所涉及。

  “站阳台,看月亮,月亮笑,我也笑”,这是张维加小学一年级时写的诗。“儿子读书多,需要表达,生气会写,高兴也写。‘诗兴大发’时,会拿着毛笔蘸墨水在墙上写,从小学到初中都这样。”张维加的妈妈说。

  从小学到大学,张维加写了几百首诗,由于知识面广,他写的一些诗甚至连当语文老师的妈妈都读不懂。

  父亲常对他说,你的脑筋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我这是鼓励他,我知道,其实他就是个普通孩子。”他父亲解释道。

  初中时,张维加的卧室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一天,他很认真地跟妈妈讲:“北极和南极可以拼起来啊,可以拼得天衣无缝。”张妈妈起先并不以为然,但后来许多媒体播出了大陆漂移说的探索后,张妈妈才忽然觉得,也许这个孩子真的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身边的同事朋友开始给孩子挑学校,张妈妈却没有择校,让张维加“就近入学”。

  每到升学考试前夕,家长们处于“集体焦虑症”最严重的时期,培训班、辅导班则成为这种焦虑理所当然的出口。张妈妈却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他有自己的小天地,我们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

  回顾儿子的成长史,张妈妈总结自己的“教子有方”:家长要明白,孩子除了是自己的宝贝,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有梦想、有个性、对未来有自己期许的独立于家长之外的人;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读书的氛围,家长要首先多读书;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凡事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创造一个宽容和民主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是孩子的长辈、朋友,甚至可以是孩子的学生;尊重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

  “我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张维加这样的‘风车’”

  2004年,张维加以全市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进入杭州第二中学就读。

  作为杭州重点高中里的第一方阵,杭州第二中学以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氛围闻名杭城。不补课,让孩子享受完整的双休日、节假日;有杭州高中最丰富的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有高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每个学期都有三四十个“神仙学生”,可以有几个科目免试。

  张维加成为杭二中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开学第一个月就主动提出要做免试的“神仙学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张维加就来我办公室,问‘有些课我能不能不上?我已经自学过了。’”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回忆道。他请张维加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评估后,决定让张维加的大部分课程免试。

  在这种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里,张维加过起了在一般高中生看来奢侈的高中生涯:没有竞赛,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课外辅导,而是整天在图书馆阅读各类图书,在计算机阅览室钻研兴趣领域,逐步培养自己科学气质。

  高二时张维加发表了论文《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正是这篇当时很多教授第一时间都看不懂的论文,让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并因此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2011年9月,因为张维加在专业领域的突出成绩,他跳过硕士直接申请到全额奖学金攻读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专业是航天工程物理专业,主要从事深空探测、月球环境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分析,在张维加的成长过程中,几个教育陷阱都非常幸运地被规避了。首先是奥林匹克竞赛。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奥赛金牌,但是却没有因此产生专业性人才,这种表面看来速成的学习和竞争法则,实在是对孩子的摧残。而张维加从没有参加过奥赛。其次,由于提前保送北大而规避了高考,使得张维加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里,没有在题海战术中反复训练,而是有了大半年的“神仙日子”,将他的兴趣进行到底。

  叶翠微同时感慨,现在教育在社会和家庭的功利化期待下越来越无奈,而教育本身应该有它的一份纯粹、一份美感。“如果说我是‘堂吉诃德’,我最大的安慰就是可以看到像张维加这样的‘风车’。”

  从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到开放自由的杭二中和北大元培学院,他们为张维加提供了最开放最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张维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钻研科学的兴趣发挥到极致。

  近日,张维加在接受媒体越洋采访时表示,自己取得博士学位后,可能继续留在牛津进行博士后工作,也能去欧洲航天局或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但是,无论将来去哪里工作,都是为了积累些工作经验,然后回国为我国的升空探测和月球探测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约记者鲍丰彩 记者 叶 辉)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鲍丰彩  叶辉]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