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就业前景不错 多数青睐公务员
口述者:马真,2006年文科考生,575分(当年满分750分)
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计专业
工作轨迹:2010年毕业,银行职员
会计是我们学院最火的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最高的,当时觉得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比较广,收入也不错,所以就选择了会计。
大学四年的专业课主要是学习各种会计课程,像《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一般一门课程要安排一学期的课时。此外,还会学习一些法律方面的课程。这个专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即使不考虑专业知识,这些课程对平时的生活也很有帮助,比如《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学》,在理财方面非常有用,比如可以通过阅读报表来了解某公司的运行状况等。
对会计专业来说,课外功夫非常重要。就拿做财务报表来说,在学校里,老师都会列好清单,你只需要根据清单上的项目来做报表就可以了。但在单位里,你面对的就不是列好的清单,而是一张张发票,你要分清楚,哪张是办公用品的发票,哪张是买食品的发票。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都很抽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验到该怎么做。
这几年,很多大学都开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也遍地都是,不过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既能去工商、金融、外贸、外资、房地产企业工作,也能在会计事务所、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不过,我们班很多同学还是比较青睐公务员。
我们班一共30个学生,考公务员的占了一半多,但最后考上的只有两三个。至于就业,银行是主要方向,差不多有10多个,企业其次,今年进了8个,去会计事务所的比较少,大概3个,剩下的同学基本上准备考研或出国。
至于考证方面,建议去考CPA,也就是注册会计师。不过这个证书很难考,要在五年内通过6门考试,每门的通过率大概在20%到30%之间。此外,还要在五年内通过至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这样才能拿到全科合格证。但如果能拿到CPA证书的话,对未来的发展会很有帮助,不少大企业都很看重这个证书。
[国际金融]
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
口述者:陆威(化名),2003年理科考生 560分左右
毕业于:宁波大学 国际金融专业
工作轨迹:2003年毕业,中国农业银行永康市支行→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
当时报这个专业,就是想去银行。进了大学才知道,这个专业就业有三个方向:银行、证券和保险。
大一大二是基础课程,数学占了很大比例。《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保险》、《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实务》、《高等数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
我不认为大学里只要成绩好就可以,相反,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如果学校给你提供的资源不够丰富,你就得多看杂志,多上网,关注你所在学科的前沿状态,培养自己国际化的长远的思维。
暑假里要多实践,家教这样的工作含金量不高,可以合伙做生意,可以去金融机构或者证券公司实习,看看你的理论到底在里面是否实用。
大学毕业前夕,很多同学都面向银行找工作,我却另外尝试了很多工作方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企业里都去过,但觉得始终还是距离自己心里“国际型商务人士”的形象太远。
等我考完研重新希望进银行,发现宁波的银行都已经员满,只好回老家。
银行的招聘考试涉及面很广,一半以上是金融类知识,有点类似公务员考试。
记得当时我去了一个县里的基层行,宿舍条件比大学里还要糟糕许多,人生地不熟。但有个好处,只要你努力,有能力,你的机会还是很多。
其实过了三四年,我在小县城觉得也已经达到了好的生活状态,房子也换了大的,但最终争取到了省分行工作,如今一切又是从头开始。
我也见过有的学生已经不愿意从县城的支行开始做,希望直接进入市分行或者总行。其实现在这些地方一般都要求起码是研究生。
当年我们班里大多数同学都通过招聘进入各个地市各类银行的基层行,后来升职或者转而去了外资银行,做国际贸易的也有一部分,因为我们专业当中有一部分是和国际贸易相通的。
过了这么长时间,金融类的工作也越来越难找,主要是专业开得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你能做的,惟独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生物技术]
看似前沿,就业优势并不明显
口述人:徐峰,2003年理科考生,高考513分(当年满分750分)
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工作轨迹:房产评估→某银行
当年我的高考分数比一本线只高出5分,但比二本线又高30多分,所以干脆铁定心读“二本”,选专业时也专挑往年分数最高的专业,于是就选了“生物技术”,当时只是抱着“免得浪费分数”的想法,至于这个专业以后到底做什么,则完全不知道。
这个专业的课程比较强调化学,与化学相关的基础课程,我们学了整整三年,比较重要的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这些偏重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像《基因工程》、《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等偏重于理论知识。课程内容有些枯燥,个人感觉必须是对这个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真正把这些课程学好。
“生物技术”虽然专业听起来比较前沿,但在就业时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年我们班一共28个学生,最后只有4个同学找到的工作与专业是对口的,他们一般在医药公司里做简单的研发和质量检测,有八九个同学选择考研,剩下的10多个同学,去向比较“杂”:有考公务员的,有去投资公司的,也有去淘宝做售后的,感觉都不是太理想。
但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生物行业,但这个专业起码读到研究生,才能算是真正对“生物技术”有所了解。我有几个读研毕业的同学,现在就在从事医药方面的研发,每月的收入大概在3000~4000元左右,在应届毕业生里不算太低,但个人收入与从事课题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好的课题,上升空间也不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很大程度要靠自己钻研
人物: 裘浩昊 2005年理科考生,553分(当年满分710分)
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工作轨迹:2009年毕业,软件销售→信息技术公司
电子信息类专业:带有“电子”、“信息”等字眼的专业,往往让人觉得很前沿、很有发展前景,虽然就业面比较广,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
当初我的高考分数只比一本线高出了3分,所以志愿也是胡乱填的,最后稀里糊涂地被郑州大学录取了,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虽然不知道是学什么的,但名字看上去还是蛮好的,所以就去读了。
大学专业课中比较重要的课程有: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光纤通信、DSP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C++、汇编语言、单片机原理等等。因为我高中时物理学得不错,所以这些专业课学起来还比较轻松。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当时在我们学校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所以很多方面还不太完善。专业对数学、物理水平要求比较高,理论性较强,学习压力较大。从课程设置来看,大一、大二学的课程,跟物理专业的学生没什么差别,大三才开始学习相对专业的内容,比如单片机、汇编等硬件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大学本科的知识还是太基础了一点,主要还得靠自己钻研。比如我们寝室有个同学,因为很喜欢“单片机”这个方向,就去科技市场买了块研发板,自己开发些小游戏,像贪吃蛇、俄罗斯方块。还有“信号处理”这个方向也一样,大学里只学了两门课程:“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所以大部分内容还是要自己学、自己钻研。
毕业一年已辗转跳槽了三次,在前两家单位做的都是软件销售,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现就职于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从事财务软件的开发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虽然每天给公司创造的利润在500元以上,但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有机会的话会再次跳槽,或考虑跟同学一起创业。
大学同专业的其他同学,就业情况比较相似,虽然找工作并不困难,但因为本科期间学得比较泛,即使进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技术也比较欠缺,收入相应也不高,所以不少同学选择考研。专业比较对口的两个同学,现在已经进了公司的研发团队,主要做空气质量检查的相关技术,所以感觉我们这个专业,主要还是靠自己钻研。(记者金婕 杨影 通讯员 徐寅 超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