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天气闷热。7点多,肥城市湖屯镇街道上断断续续地有学生骑车经过。已是暑假,这么热的天,学生们不待在家里,骑车出去做啥?
据知情人介绍,这是该镇一家培训机构开学的日子,学生们是赶着去上课。这所由该镇中学的在职公办教师开办的暑期培训班,在镇上早已小有名气。
如今,这所培训学校已从单一型、单科培训向小规模、多科目培训转变;由单一办学点向多办学点转变,俨然一个有模有样的“公办培训学校”。国家、省里已严禁在职公办教师有偿举办和参与社会培训补习班。那么几年来,肥城市的这些公办教师是如何经营这个社会培训机构的呢?
5月份就签好了合同要租房
没有任何牌子,没有任何路标提示,不是本地人根本不会知道这家住户的院里,还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公办培训学校”。这所能同时容纳100名学生的培训学校,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镇中学西侧100米的一位村民家中。远看就是一所简单的普通房子,可是一到11点40分左右,门口就会聚集着很多来接学生放学的家长。
记者以要给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为由,被胡师傅热情地请进了屋里详谈。“这个培训班可有历史了,差不多得有个4年了,今年又招了100多人。田主任是我的‘老客户’,5月份他就和我签好了合同,要租借房子一个月。我们一家三口在前面住,后面大屋子和院子就租给田主任,平时都闲着。我女儿上初三,以前就在他这里上辅导班,都没收我的报名费。”这位胡师傅口中的“田主任”,就是这所培训学校的校长兼数学老师,他是该镇镇中学的初一级部主任田子超(化名)。
从前院窗户望去,后院大约有5间屋子,其中有3间拿出来教课。教室门口挂着“上课期间不准入内”、“严禁大声喧哗”的牌子,就连胡师傅一家也不允许在上课期间去打扰。胡师傅负责家长的接待和考察。一般情况下,来报名的都是附近镇中学的学生,当然也有从外镇过来的。
到了中午放学时间,学生们陆续从教室里走出来。这时,记者被允许进入教室参观。教室内的黑板上还写有当天学习的内容,3间教室教授的是不同的科目。100多名学生被分在三个屋里上课,有初一班、初二班、初三班三个大班,老师轮流上课。每天8点开始上课,10点钟休息一次。
不上补习班,前三单元开学后不讲了
在与学生家长们交谈中发现,这所学校之所以每年如此火爆,与田子超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其级部主任特权有很大关系。
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田子超就在同学中间宣传上了“今年我和咱学校的另外几位老师合伙办补习班,暑期学习数学前3个单元,开学以后反正就不讲了,直接进入第4个单元。你们升初二,物理、化学还没学过,老师建议你们也可以上个班预习预习。”家住镇政府大院里的初一学生齐秀秀(化名)对记者说道。
齐秀秀说,“他是我们初一的级部主任,他办的班谁敢不报啊。本来我数学就差,开学后前3个单元不讲了,那我还不歇菜啊。”从她口中得知,基本上每位报名的同学都至少报了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我还报了英语,每科150元,四科加起来就是600块钱,比我一年的学费还高。”
记者了解到,初中设置的课程在这里几乎都开设了,只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是主课,每天都开课,而地理、生物和英语是隔天上一次。除了英语,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是以预习为主。“我们暑期补习和平时上课基本一样,每天都安排了密密麻麻的课。”齐秀秀指着课程表给记者看。
俺文化不行,不让孩子去培训班去哪
不仅如此,在乡镇,由于学生父母的知识水平有限,老师被看做是高尚的职业。“送孩子走出去上大学才是正事。我们镇上每年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越来越多,村里还奖励1000块钱呢。”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村民也都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我家孩子他爸是初中文化,我是小学文化,根本教不了孩子。英语更是一窍不通,不送孩子去培训班还能去哪里学?”齐秀秀的家长向记者道出送孩子上补习班的初衷。“我们平时忙于赚钱,暑假里根本顾不上孩子,去培训班是个不错的去处。”在不少家长眼中,学生成绩高于一切,上培训班可以提高成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但很多时候,考试、分数、升学成了一切,家长们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里喊着“减负”,在假期却要加班。记者调查了一些学生家长,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不认同公办教师有偿办班,认为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天经地义的本职工作,不应该沾染铜臭气息。但对存在这类补习班又十分无奈。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