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分享到新华微博
资料图片:1992年,海南组织的慰问团乘坐的向阳红5号巡视船。
1992年1月,海南省作为主管南海海域和中沙、西沙、南沙和东沙群岛的我国一级地方政府,组织以省政府领导和驻军首长为首的大型慰问团赴南海海域巡视我海疆,慰问我驻守南海诸岛的解放军将士,并在曾母暗沙举行中国主权碑投碑仪式。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相关链接:
三沙历史照片:1992年南沙官兵群像
南沙考古第一人 独臂教授王恒杰[组图]
南沙岛礁的“乳名”和官名[图]
资料图片:时任巡视航行总指挥的陆夫才在“向阳红5号”介绍航行情况(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向阳红5号”行驶在南海之上,眼前海面呈现出圆形(1992年摄)。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下船去岛礁(1992年摄)。
慰问团的成员要登上岛礁,必须从“向阳红5号”转乘小艇上礁。从大船上小艇是最危险的过程。因为在大海深处,即使是没有风浪的时候,海上的涌浪也可高达2、3米,大船放下钢制舷梯,小艇在涌浪起伏的海面上靠梯,涌浪来时小艇与梯子猛烈碰撞,极容易夹人手脚;涌浪去时,小艇与舷梯一下子又离开1、2米的高度,人也无法往下跳,只能在浪峰顶着小艇与舷梯基本平齐的时候一步跨上去。这一“高难度”的动作,对许多第一次出海的人来说,真有些望而生畏,每登一次小艇,慰问团二十余人往往要用去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大浪中的小艇剧烈摇摆(1992年摄)。
南海即使是没有风浪的时候,海上的涌浪也可高达2、3米,小艇在涌浪起伏的海面上非常惊险。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南海岛礁和交通艇(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慰问团成员过驳船(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慰问团成员在岛礁上行走不稳,几欲摔倒(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海上交通艇对接(1992年摄)。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1992年1月,慰问团在永暑礁上竖立起南沙巡视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资料图片:1992年1月,慰问团在永暑礁上竖立起南沙巡视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相关链接:
三沙历史照片:1992年南沙官兵群像
南沙考古第一人 独臂教授王恒杰[组图]
南沙岛礁的“乳名”和官名[图]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