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方言节目《故事会》——外话谢忠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吕萌 时间:2012-08-20 15:06:17 星期一


《故事会》播出时间表


播音室里的谢忠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海南方言节目《故事会》,通过电波传进千家万户,主讲谢忠成为广大听众的神秘“偶像”。

    谢忠长得怎么样?他讲故事的时候是怎样的?他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他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故事的跌宕,电波的距离,对于这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若远若近,使谢忠显得很神秘。

    神秘偶像

    “以前在农村老家的时候,一到中午十一点半我们就捧着饭碗守在收音机旁,等着谢忠的《故事会》!”网络论坛上,一位远在他乡读大学的海南小伙子这样描述着对家乡海南的回忆。

    “是啊是啊,谢忠讲故事会,那经典的男扮女声,还有他的奸笑、苦笑、狂笑……太有意思了!”

    “对啊,那些用海南话讲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什么薛仁贵啊、薛刚啊、杨家将啊、岳飞传啊……都太难忘了啊!”

    收音机里的《故事会》节目主讲人谢忠,以及那一个个用声音演绎出来的历史人物与故事,成为不少从海南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对故乡的共同记忆。

    除了记忆的美好,谢忠“耽误”过不少人。譬如,文昌市有位农民犁田时把收音机拴在犁帮上,边犁田边听故事,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叱牛转头,犁到别人田里去了;有人煮饭的时候,好多次开着收音机听故事会,结果把饭烧焦了;听说白沙有位小车司机,每到故事会时间,他都必听不误,有时边开车边听,有一次听得入迷竟把车开到路旁的水沟里面;有些人爱打麻将或喜欢下棋的,只要广播里的谢忠一开口,他们就停手,听完故事会再接着玩……

    在海南坊间,关于谢忠与他的《故事会》广播栏目,流传着太多粉丝“发烧”的版本。

分享分享到新华微博

    退而不休

    “其实我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在海口市南沙路上一间咖啡屋的角落里,眼前的谢忠,友善谦和的微笑中竟然带着一些腼腆,让人难以想象他在故事会里时而千军万马,时而娓娓道来的演绎。尽管声音不大,但是那标准的文昌话,音质浑厚,充满磁性,是收音机里那熟悉的嗓音,是谢忠所独有的。

    “七老八十的普通老头子,有啥好采访的。”听说记者要采访谢忠,他老伴的话尽显老俩口一贯的生活态度:低调、本分。熟知谢忠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性格,低调内敛,不喜张扬。如今,不少琼剧名角、本土名人,常常出席商业场合,名利双收。谢忠在广播电视媒体工作多年,退休后时间更为自由,这样的商业合作机会很多,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似乎更习惯于生活在普通而真实的柴米油盐里。尽管“粉丝”广布琼岛各地,但谢忠并不是个喜欢明星光环的人。不仅如此,每每同学朋友聚会,谢忠绝不是眉飞色舞高谈阔论的那个,他喜欢选择在安静的角落里,面带微笑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我好像也没什么业余爱好,退休三年多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今年65岁了,谢忠依然在一线工作状态中,台里返聘,他除了负责每天中午的《故事会》节目,还要学习新的电脑技术操作,将一些琼剧录音带编辑转录成数码文件,并一日三次播出,同时,他还主持着《琼苑大观》、《乡村文化室》等海南方言栏目。谢

    忠不喜欢打牌搓麻,也不像一些退休干部那样喜欢种花养鸟,更没有趁着空闲周游四方。他喜欢的,或者说是习惯的生活,便是一个人“宅”在安静的播音室里,戴上耳机,对着麦克风,拨弄着那些音频按键,想象着麦克风那头的成千上万听众,想象着故事里的跌宕起伏,想象着每个角色的喜怒笑骂,然后“自言自语”地用文昌话,把故事娓娓道来……这延续了他43年的工作方式,竟也成了谢忠退休后的唯一爱好。

    台下功夫

    “其实这真挺有意思的,自己一个人,用声音‘扮’成好人坏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古人今人……”在单调的播音室里,数十年来,谢忠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演绎着连他自己都记不清的人物与故事。而他与广播结缘的人生故事,发生在1969年文革期间。

    谢忠原名谢盛忠,1947年,他出生在文昌东阁一个农民家庭里,由于天生一副好噪子,读文昌中学时便成为校广播室的广播员,在学生时代已小有名气。1967年,谢忠高中毕业,正值“文革”,谢忠背起行囊回老家务农去了。时隔一年多,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到文昌招考海南话播音员。由于谢忠在中学里当过海南话校园播音员,有一定的基础,得到文昌广播站工作人员的引荐。在经过现场读报、试声、笔试、复试等环节后,谢忠一路过关,从一千多名应试者中成功突围,从此开始了他的播音生涯。

    “文革”期间,广播台里的文艺节目很少,主要是播放一些宣传的琼剧和歌曲。工作枯燥单调,但是谢忠并没有闲着,他喜欢这行当。于是,他虚心向老播音员学习,认真钻研播音业务知识,博取众长,消息、通讯、评论、文艺解说、广告、故事,他样样能播,且都播得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广播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改变。1984年5月份的一天中午,台里栏目编辑拿回一套手抄本的评书剧本,大家坐下来研究讨论,尝试办个《故事会》栏目,引进一些内地好的评书,用海南方言向本土听众讲故事的方式,谢忠成了主讲人的首选。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我更是没有什么把握,只能边讲边琢磨。”回忆起当年的初出茅庐,谢忠对所讲的第一部故事《岳飞传》记忆犹新。拿到评书剧本后,谢忠总会用笔把故事抄写一遍,反复阅读,达到“滚瓜烂熟”地步,再将故事的梗概自己提炼出来,然后琢磨怎么用最通俗的海南方言,把普通话版本的剧本向观众娓娓道来。

    电视剧里,一个演员演一个角色,形象很容易区分,但是广播里,一个主持人怎样才能通过声音将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形象地表现出来?谢忠下了大功夫。看电视剧时,谢忠总是琢磨着人物的各种笑容和讲话语气,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学着角色大笑、狂笑,甚至奸笑;别人逛街是为购物,谢忠逛在马路上是在观察,他总会下意识地去观察行人的走姿、动作、语言,揣摩着人物的性格特征;别人在茶馆里是休闲,谢忠却会琢磨老爸茶店最底层百姓的语言与心态;此外,菜市场里女商贩大声讨价还价的表情、办公室里领导们的神态、同事朋友聚会时高谈阔论的氛围等等,都是谢忠观察的对象。

    除了观察,谢忠还用心揣摩练习。有时候发现很特别的笑声或者表情,谢忠会在没人的时候,反复练习,思考着如何把这些笑声、这些表情用声音表现出来。播音室之外,谢忠寡言少语,却又是极其丰富敏锐,他默默地积累沉淀,留到播音室里“爆发”。

    当年与大学失之交臂是谢忠多年的遗憾,为此,他工作之余一番苦学,自修了口才艺术专业,他潜心钻研海南方言艺术,认真研究相声、电视、评书、小品、琼剧、文昌公仔戏的对白及表演艺术……从中掌握了海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联系与区别。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的谢忠,着实下足了功夫,以至于播音室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奸的忠的……各种角色,他都演播得出神入化。仅是笑声,谢忠就可以将奸笑、苦笑、欢笑、大笑、狂笑等十多种笑声拿捏得游刃有余,以至于一些听众以为故事会是由好多人在同时演播的。

    新的期待

    走出咖啡厅,谢忠带记者步入他的播音室。一张大桌子,令人眼花缭乱的音频按键和显示器上的音频图案,坐在大凳子上,谢忠带上一副耳机对着麦克风实景展示了他平时的工作状态。“我几乎每天都‘宅’在这里录节目,一个人,很自由,想象着对面的广大听众,想象着故事里的人物语言和动作,讲得不满意的,就重新录制。”谢忠说,状态好的时候,他会多录几个章回备用,这样的栏目,别人没法替班,他平时需要很注意保护嗓子,轻易不敢得感冒。

    对于伴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故事会》,谢忠热爱有加,也充满期待。“其实我很希望能将故事会延续下去。”放下耳机,站在设备旁,谢忠告诉记者,退休前,一些东南亚海南籍华侨回到文昌后找到他,希望他的《故事会》能通过光盘或者网络的方式传到东南亚去,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将海南方言在华侨后代中传承。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在东南亚海南籍华侨中,就连海南本土的年轻一代中,海南方言都有消逝的隐忧。对此,谢忠希望能将自己的音频《故事会》,通过南海网等本土网络,让更多人分享海南话的独特魅力。

(编辑:韩静)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