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29日消息(记者 陈新卫)2003年,全国新课程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等“国字号”头衔相继落户海口,将海口教育推向新课程改革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
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海口,教育发展和前行的方向在哪?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应当如何突破?如何才能实现海口教育的跨越性发展?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海口教育界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心。在这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举办校长研修班的思路,集思广益,开门纳谏,为海口教育的科学发展出谋献策。因此,一年一度的海口市中小学校长研修班应运而生。
激情碰撞,理性操作。十年校长研修班不仅让海口教育创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更重要的一点,中小学校长们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与反思,助推海口教育更加科学、有序、可持续向前发展。
新课改让海口拥有全国话语权
在2003年的首届校长研修班上,海口的中小学校长们以大特区“敢为先、善为新”胆识和魄力,以现场演讲和论文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让新课改在前行的道路上有了“指南针”。
至2004年秋季,海口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从义务教育阶段到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改完全对接的省会城市。研究性学习从边缘化到常态化,校本课程开发从缺乏特色到多元、本土、多样,海口高中新课改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文化特点,被国家教育部专家和领导称之为“很有特色,值得借鉴”,从而提升了海口教育在全国新课改实验中的知名度,创出了海口教育的品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界的代表纷至踏来取经索宝,海口教育拥有了新课改的全国话语权。许多校长们认为,“是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发展和教师提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更大。”
现任海口一中校长厉春在回顾担任市教育研训院院长一职时最大烦恼是“如何合理安排每天、每周、每月到海口观摩新课改成果的各地教育界学员和代表”。
在碰撞中分享教育智慧与成果
十年中小学校长研修班,为海口中小学校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教育经验的平台。
市教育研训院牛业勋院长认为,十年校长研修班对提高全市基础教育的教研、教学和管理起到了科学引领的作用,海口教育也从十年前注重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改善,逐渐向注重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发展、促进均衡发展的方向转变。
今年高考中,海口二中各项高考数据均位居全市普通中学之首。校长刘跃荣说,这得益于十年校长研修班的举办。“在研修班上,我们不仅能听取到国内发达省市教育专家和省内知名教育学者的专题讲座,获悉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而且在全方位的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学习和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促进了普通中小学校的校长成长,因为一名好校长是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
美兰区英才小学的谢丽可校长说,参加校长研修班,每名中小学校长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而来,这为校长们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这个平台内,校长们不仅能表达对当前海口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这对于提升全市校长们的综合素质极其重要。
主动破解教育难题
回首十年,海口教育实现了多项突破,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讨论主题,让校长们对海口教育的质量提升有了更多的思考,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创新了多种城乡教育帮扶模式。
“德育论坛”、“构建和谐校园”,海口教育智囊团发散思维,如同点点星光,点亮了海口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里蓬勃发展的社团组织,让学生得到多元发展,重塑自信。
“探索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让众多中小学校长在积极实践和探索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海口特色的“有效教学”的新形式、新教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攀登英语”项目的推行,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铸师魂,育名师”,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再次起飞的“翅膀”。“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让许多农村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有的甚至调任城区学校担任学科组长。
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海口教育改革和发展重中之重,也是校长研修班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一篇篇凝聚着校长们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和深刻思考的论文,为海口教育的均衡发展献计献策,促成各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校一品”,已然成为海口教育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