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之前,我国教育部就明确表示取消“借读费”。然而借读费不收了,各种各样的捐资助学费衍生出来。南京市部分家长反映,要到南京六合区实验小学读书,必须要给学校购买数码相机、打印机、或者空调等设备,为此,个别电器销售商甚至把销售柜台摆到了学校门口。(广州日报8月24日)
见过乱收费手法翻新的,但没有见过如此令人无语的,见过学校乱收费的,但没见过如此明目张胆的。客观讲,时下像这样强迫学生家长捐款捐物而行收“借读费”之实的学校并非六合实验小学一家,只是六合实验小学让家长被“捐电器”的出格手法把乱收借读费“演绎”到了新极致,折射教育乱收费痼疾的严重程度和治理难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乱收费可谓旧疾未除新病又来,一次又一次挑战着公众的神经,考验着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吞噬着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实事求是说,有关教育乱收费的监管,各级政府部门不可谓不重视,有形无形的监管网络不可谓不健全,相关部门禁止各种乱收费的文件、规定不可谓不繁多。而且,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等多部委连续10多年下发文件,开展全国性的教育收费专项治理活动,一次紧似一次。教育部为此建立了查处案件通报制度,对教育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通报结果。如去年秋期国家教育部通过其网站对教育乱收费进行了公开曝光。那次,通报涉及6省的12所中小学,相关责任人1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人被免去校长职务。今年春期,教育部网站又对去年下半年的6类典型案件予以通报,包括虚报冒领义务教育经费,克扣挪用学生伙食费,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收费,违规收取服务性收费,违规自立名目收费,违规办班、培训收费等,相关责任人和学校被严肃处理。可是即便如此,变种的、花样翻新的教育乱收费为何还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呢?
细查之下不难发现,一是利益驱使。如违规补课收费源于升学压力、学校声誉、教师福利、学生需求、家长愿望。二是法制意识淡薄催生权大于法、情大于法大的畸形思维,产生“隔墙撂砖头不一定砸着我”的侥幸心理。三是违规成本较低。制裁违规的大棒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关部门监督缺位甚至沆瀣一气,“互惠互利”,造成违规收费低成本、零成本,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链。四是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导致教育发展资金缺乏,后劲不足。有的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所致,有的是地方重视不足引起。为此,有的地方暗地出台违规政策,“鼓励”学校乱收费;有的授意或压制地方有关监督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怠于监管,变相为乱收费开绿灯。五是教育资源稀缺。因为稀缺,才有“寻租”,这是有关学校敢于乱收费且久治难愈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我们必须正视,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它不是某一人或某一团体假以私利的工具,更不能随意叫卖,价高者得,亦不能以此为要挟,强收、滥收物品。若如此,不禁辱没斯文,丢了教育的尊严,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践踏和摧残。因为,倘若启蒙心智、教化育人的教育尚且如此,我们还能对社会有何更高的奢望!
蛇打七寸,治病追根。要彻底制止和杜绝教育乱收费,就要发展平衡教育、改变唯分数论的教育机制,斩断教育不当利益链,加强依法治校观念,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同时,加大政支持力度,使学校发展无“钱途”之忧,切实把心思用在教育的发展上、改观上。这样,有关教育的禁止令、扶持令才会真正成为理顺教育发展的各种“硬杠杠”。(余明辉)
(光明网 余明辉)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