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哥岭树蛙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海口网8月31日消息 30日,《光明日报》以“海南鹦哥岭动物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重视”为题,在一版刊发了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迄今已有12种珍稀两栖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消息。
报道提到,科学家们首次在海南发现了小姬蛙属的德力小姬蛙、马来棱皮树蛙,并首次发现并命名了鹦哥岭树蛙3种新记录种。
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4年7月,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跨白沙、琼中、五指山、乐东、昌江5市县,面积50464公顷,为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海南鹦哥岭陆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12种两栖动物,其中4种为濒危种,即海南疣螈、鳞皮小蟾、海南湍蛙和眼斑水树蛙;8种为易危种,即海南拟髭蟾、小湍蛙、鹦哥岭树蛙等。
报道还介绍了海南省林业局招募的27名大学生,组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5年多来对当地物种进行“地毯式”科学调查,取得大量成果的情况,以及光明日报对他们的事迹报道引发的巨大反响。
报道中称,鹦哥岭地区至今共记录到的两栖动物占海南两栖动物总物种数的88.6%;海南特有种共13种,鹦哥岭已经记录到其中的11种,即海南疣螈、海南拟髭蟾、鳞皮小蟾、海南水树蛙及鹦哥岭树蛙等。(记者岳嵬)
相关链接:
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事迹在青少年中引发反响
王云鹏:扎根海南鹦哥岭的黎族小伙
27名学子扎根海南鹦哥岭 艰苦中共谱青春之歌
海南湍蛙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小湍蛙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相关链接:
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事迹在青少年中引发反响
王云鹏:扎根海南鹦哥岭的黎族小伙
27名学子扎根海南鹦哥岭 艰苦中共谱青春之歌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