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红华(左)正在辅导聋教部的学生。海南日报记者郭景水 摄
“亲爱的陈老师,您就像我的叔叔一样,我永远爱您。”直到现在,陈红华的手机里还存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发信人小龙去年因为心脏病去世,生前曾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聋教部就读。
1993年6月,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陈红华分配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陈红华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听不到动听的音乐,听不到人群的欢呼和掌声,甚至听不到上课的铃声。
他们中有的父母甚至将他们当作是负担,送到学校后一学期也不来探视一次;因为交流不畅,不少人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学校开展集体活动时,他们只是木然地坐着……
如何打开聋哑孩子的心房,陈红华细细琢磨。慢慢地,陈红华发现:他们的触觉敏感而灵动,轻拍一下讲课桌,讲台下跑神儿的孩子们就会猛然抬头;他们的感情世界丰富且细腻,经常对他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由衷的赞扬”,下课后他们就会过来“和你勾肩搭背,甚至对你又搂又抱”。
如何让这些孩子将来能生活幸福,陈红华慢慢体会到,仅仅让他们学习知识、学会表达远远不够。要教会他们爱人,这才是作为特殊教育的老师最重要的责任。
只有被爱,才会爱人。在平时,陈红华不止当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父亲、兄长和朋友。用老师的关爱、父兄的慈爱和朋友的友爱,陈红华教孩子们如何来爱别人: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正确之后,陈红华朝他竖起大拇指,还带着其他人一起为他鼓掌;下课了,换上运动服的陈红华,叫上孩子们一起上场打篮球,场上将球传给他们,要他们大胆地投篮……
有人犯错误了,陈红华会装作在校园偶遇,和他促膝长谈;有人鞋坏了,陈红华自己花钱买双新的送给他;有人病了,陈红华带着他一起出门,到数公里外的医院治疗,垫上医疗费;天气冷了,陈红华提醒他们加一件衣服……
陈红华还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校门,参加“大手拉小手”“你帮我来,我帮你”等社会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更广阔的社会,感受来自外界更多的爱。陈红华希望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关注这群特殊的学生。
自己教过的学生考上大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会让老师倍感欣慰。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陈红华和他的同事们却不敢有这样的“奢望”: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后,如果能够自食其力,能够生活幸福,就是最大的心愿。
前不久,家住琼山区东山镇的李富回到学校,专程来看望陈老师。李富是陈红华教过的学生,现在在本村的一个村办企业工作。这次来到学校,李富就是为了告诉陈老师,自己有工作能挣钱了,现在生活得非常开心。
那一天,陈红华正在准备教案。小李静静地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陈红华每一回头,就看到小李一脸浅浅的笑。“看到他站在那儿笑,我有一种流泪的感觉。”说起小李那次来学校看他,陈红华的鼻子酸了,眼圈红了。
陈红华已经和这些聋哑孩子心心相印,宛如佛祖捏花,迦叶微笑。(记者郭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