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特教杨小玲:无声世界的幸福使者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2-09-10 16:28:17

  新华网武汉9月10日电(记者廖君)杨小玲现为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从事特教已经22年了。每次给学生上课,她不是用声音,而是用手语、用舞蹈动作。

  杨小玲和同事文洁杨负责的校舞蹈队中,已有11名孩子成功入选了中国残联艺术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出者之一邰丽华。

  谈起自己选择从事特教的经历,杨小玲说是因为22年前的窗外一瞥。

  那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虽说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却让杨小玲动容。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使曾是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舞蹈尖子的杨小玲开始跟聋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尽快进入正常教学,杨小玲要求自己每天自学50个手语。3个月后,她基本上能用手语流利地上课了。然而,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大。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杨小玲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18岁的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她以为只用一节课就可以教完,最终却用了5节课。舞是跳下来了,可动作根本不能细看。“那段时间真累,有时都不想干了。”杨小玲说。

  一件小事让杨小玲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一天深夜,她发现4个小姑娘为了练习一个踢腿动作,在寝室聚在一起把腿抬起,悬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咬着牙坚持了好久。

  杨小玲在聋校一干就是22年,曾经有机会调入中国残联艺术团,但她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在学生的眼中,她是善良的“杨妈妈”。

  “女儿有时候也有一点吃醋。”杨小玲的丈夫陈双鸿说,11岁的女儿还没有跟妈妈一起过一次生日,但舞蹈队学生的生日,杨小玲是一定要跟他们一起庆祝的。

  只要是节假日,或者学生过生日,杨小玲就会把学生请到家里或和他们一起谈心、吃饭;有学生生病了,她会亲自带他们看病,甚至还要求家人煲汤自己再亲自把汤送到学生的床前;外地的学生双休不能回家,就会到杨小玲家中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一次排练课上,杨小玲左脚跟腱断裂,孩子们自发到医院看望她。“我们担心杨老师不会再回来教我们,也不会和我们一起聊天了。”来自安徽的刘安琪打着手语说,“大家一起到医院看望她,并凑钱给她买水果和营养品,希望她早点好起来。她不在的时候,我们练习舞蹈更认真了,要给杨老师看看我们的本事。”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杨小玲不仅教残疾孩子舞蹈,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即便将来他们不能走上专业的舞蹈之路,这也将是他们获益终生的财富。

  杨小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位聋哑孩子都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廖君)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