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陈起贤老人书写的“关心别人,快乐自己”条幅,已经成为陈起贤老人的座右铭。(记者 黄一冰摄)
海口网9月11日消息(记者任锦雯)再访陈起贤,老人家中的摆设依旧是三张书桌、一张已经破了窟窿的沙发,一个陈旧的衣柜,还有一张老父亲在牺牲前留下的旧床。进门左手边的墙上挂着3幅照片和9张奖状,从刚刚大学毕业的意气风发到退休后的容颜老去,时光似乎在这面墙壁上瞬间流转,而一张张20年前的奖状,却依旧在骄傲地向我们诉说着一个老人对理想的执着坚守。
魂的付出:省吃俭用捐资助学38万
9月1日,当89岁高龄的陈起贤再次捐出10万元助学金时,这个瘦小的老人再一次震撼了人们。2001年至今,通过点点滴滴的积攒,这个普通的退休老教师已经先后捐款近4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大坡镇学生。
他床底下压着一本让人心酸的账本。“2012年1月份:1日买饼干做早餐5元,买黑奎豆2元,两日共7元。”相隔5天后,又记:“5日,胡萝卜1元,黑奎豆1元,共2元。”小小的账本详细地记录着老人今年1到8月的全部开销。“2月支出45元……3月支出59元……4月支出16元……5月支出32.1元……6月支出15元……7月支出24元”半年多来,陈起贤最少时一个月只花了15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也仅花了59元。
而让人震撼的是,77岁那年老人捐资10万元给大坡中学建起崭新的图书馆,87岁那年秋天,刚刚历经一场大病的老人又高高举起了“10万元捐款”的牌子。
情的回馈:桃李满天下 共筑温暖
在第28个教师节这天,记者再次走进大坡中学重访老人,比起上一年,他的身体虚弱了不少,说话的声音虽然依然洪亮,却因为肺气肿的缘故断断续续,瘦小的脸庞上眼窝深陷,但两个眸子却依旧有神。学生们告诉记者,虽然学校负担老人的电费和煤气费,但为了省钱老人却一直坚持自己劈柴做饭。唯一老人不会吝啬的电费就是书桌前的那张黄色台灯,台灯下满满登登地叠放着两沓子书。一张红色的心形卡片格外醒目,跳动着的温暖字符诉说着让陈起贤自豪而温暖的力量。
木质的沙发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袋子,袋子里装了100只千纸鹤和一束手工制作的工艺花,陈起贤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孩子们送给他的。下课的时候,几个孩子来到陈起贤家送来祝福,四个十四五岁的活泼女孩围着阿公家长里短,说说笑笑填满了这间十几平米的小屋。
谈话间,老人也是忙不停地接电话,时不时有学生打电话跟阿公说节日快乐。曾经和阿公在一起生活了2年的学生陈春杏专程从海大赶来看望恩师。看到学生们回来的那一瞬间,这个年近九旬的老人眼里闪动着兴奋的光芒。“在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您老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开心!您就像圣洁的白玉兰,芬芳四溢满园香。”看着红色卡片上的字和老人家门口两棵生机勃勃的白玉兰,屋子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回馈的力量。
爱的守望:学生成校长 接过爱心接力棒
吴多颖今年40岁,是大坡中学现任校长。虽然大坡镇是琼山区的一个边远乡镇,经济相对落后,大坡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并不优越,但吴多颖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母校大坡中学工作。
“阿公倾其一生守护着我们,现在他需要人照顾,我应该守护他,这并不是照顾而是一种投桃报李的守望相助。”吴多颖说,“阿公的行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我觉得需要有人接过他的接力棒,把这种爱和精神延续下去。”
在吴多颖的记忆中,阿公的那间小屋是永恒的存在。阿公在宿舍里单独围了个小空间,里面放了一张床和一套桌椅,便是阿公给学生们开小灶的地方。吴多颖在大坡中学读初中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很多人挤住一间宿舍。“我的家离学校有5公里远,平时在学校食宿。1987年,我在那间小屋内住了一年。每天放学后,在学校食堂吃过饭,就回阿公的小屋里学习。”
“每天早上5点多钟,阿公叫我起床,晚上,我可以在小屋里学习到11点多钟。中午也可以在小屋里学习一会儿,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近请教阿公,他会很耐心地讲解。”吴多颖深情地说,那间小屋虽然狭窄,但阿公的爱却犹如宽阔无垠的大海。现在吴多颖每天早上从家里来到学校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阿公的家里,陪他聊聊天。虽然由于老人坚持自己做饭,从不愿意麻烦别人,但对于一个独居的老人来说,吴多颖已经成为他身边最值得依靠的拐杖。
吴多颖仅仅是受到陈起贤影响的孩子们中很普通的一个,因为得到老人的帮助,还有太多太多和吴多颖一样的学生成为社会各角落里默默奉献的螺丝钉。从被照顾的学生,到照顾老人的校长,这种人生态度的选择也是陈起贤人生价值的一种延续,是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留下的最大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