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高校新生陆续报到,不少家长要与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暂别四年,生活重心似乎一下子被打乱了……也有家长重回“二人世界”后开始了另外一段精彩人生
9月6日,山西中医学院大一新生的家长在报名点外等候新华社发
近日,各高校新生陆续报到。孩子迈进大学校门意味着新的开始,但对于部分家长却是一场略带离伤的暂别。这些家长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当他们要与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暂别四年,望着空空如也的房间,生活重心似乎一下子被打乱,变得手足无措。有人因此把他们定义成“暂独家庭”。孩子虽然离开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又该如何安顿好这种“暂别情绪”?
A放心不下 送孩子上大学唠叨伴着泪水 梅州一对夫妇送完儿子住旅馆不走,只为第二天再来学校看上一眼
9月7日是华南理工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淑华(化名)千里迢迢从浙江把儿子送到了学校,“天气炎热别到处乱跑、晚上记得开空调扇……”一路上母亲对儿子不厌其烦地唠叨。目送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她偷偷地抹了一把泪。由于报到得比较早,那天晚上寝室里只有儿子阿东(化名)一人,淑华更是担心得睡不着,“儿子知道我担心他,反而安慰我说睡得很好,我真的五味交集。”“有太多太多的舍不得,要不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我还真不会把儿子送到那么远。”淑华事后回忆,“特别是节假日路近的同学都回家了,寝室里只剩下外省的孩子,想想都心疼。”
送走了孩子之后,沈仪(化名)没有选择立刻回梅州老家,而是在大学城一旅馆继续住了下来。仅仅过了一天,她和丈夫再次来到学校看望儿子,由于天气炎热,看着儿子通红的手臂,母亲又伤感起来。
当问及送别孩子时的感受,家长老陈并无过多言语,只是递给记者一篇女儿在上高中时写以父亲为主题的文章,上面写道:“岁月的痕迹,最明显的莫过于父亲的白发……”、“我该如何剪去岁月担在父亲肩上的辛劳、剪去岁月沉淀在父亲心底的辛酸呢?”良久,他慨叹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亦然。”
B情感缺失 孩子在外读书空巢难以接受 看到孩子生活十几年的房间突然变得空空如也,父亲的泪水也忍不住了
除了担心子女之外,孩子的暂别给不少父母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情感缺失,其中以独生子女家庭最为明显。一位高校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他经历的一幕,“开学初,两夫妻把唯一的孩子送到了大学,母亲当场就哭了,父亲当时还很淡定。但是当老两口回到家看到,孩子生活了十几年的房间突然变得空空如也,父亲的泪水也忍不住了。以前他们生活的中心是孩子,但一时之间,孩子的离去改变了他们多年的生活情感方式,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这些“同病相怜”的家长们逐渐走到了一起。7日晚,一群家长在大学城举办了一场交流会。会上,家长们唱歌跳舞互相交流经验,“虽然孩子离开了,我们成了空巢老人了,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娱乐。”会上,不少家长都互相鼓励对方,尽管他们看上去很洒脱,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想念还是溢言于表。有家长偷偷地说,其实一些表现得“无所谓”的家长实际上晚上还哭过好几回。“说不想孩子是骗人的,依我看100%都想。”老陈一语道破。
C缓解情绪 为了常见孩子学会视频聊天 每周五晚上看到视频中的女儿扮鬼脸,50多岁的林女士咯咯地笑了起来
孩子离开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如何在生活中缓解这种“暂别情绪”成为了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自从女儿到人大读书后,周五晚不“见”不散,成为了林女士与女儿之间的约定。每周五晚上8点,家住滨江西路的林女士会准时地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电脑,等着与女儿视频聊天,看着视频中女儿的鬼脸,她咯咯地笑了起来。为了与孩子“见”上一面,50多岁的她硬着头皮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就这么个宝贝女儿,以前还盼着她快点长大,等到她去上大学才发现,是多么舍不得!”提起女儿,林女士的神情丝毫不隐藏对女儿的思念,“有时还希望她不要长大,不过这只是个玩笑。”她说,女儿从小就像“双面胶”一样粘着自己,“我去哪里,她就跟去哪里,像只跟屁虫一样。”
“孩子住校的第一天,一整天都牵挂着她,心想着:跟同学相处好吗?吃得怎么样?老师水平如何?”林女士回忆,尽管当时努力控制自己不给孩子打电话,但心中的空虚还是一阵阵敲打着渐渐薄弱的意志。终于,她拨通了孩子的手机。“听电话那边的声音挺快乐,几句话没说完,她就说班长喊集中了。”放下电话,林女士哭了许久。“蓓蓓离开那一个月,还瘦了几斤。”她解释,“因工作关系,老公经常出差,跟女儿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几乎无话不说。”那一阵子,她生活突然失去重心,“家里太安静,平时蓓蓓总在家里唧唧喳喳地在耳边讲着学校的趣事。”终于她忍不住,过了一个月恰逢国庆假期,林女士飞到北京。“看到她在学校挺好的,交了新朋友,长大了很多。”慢慢地,林女士才习惯了下来,但总感觉“家里有她清脆的声音。”令她羡慕的是,别人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飞”走,还有另一个在身边,不会太寂寞。
D另段人生 告别“三口之家”重回“二人世界” 吴氏夫妇在孩子离开后过上另外一段精彩人生:养养狗、跳跳舞、看看球
但也有家长在孩子离开家庭后,寻找到另外的生活寄托,这种寄托让他们过上另外一段精彩人生。傍晚,珠江边上,吴氏夫妇会带着狗狗Cathy出去遛一圈,“Cathy,再过一个月,你哥哥就要回来了。”吴太太对着Cathy说。他们的儿子离开家到上海求学已有四年,转眼毕业参加了工作,“他想留在那边发展,我们也支持他,虽然也很想他回来工作留在身边。”吴太太很是乐观,“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老人家也要有老人家的生活。”
从“三口之家”变为“老夫老妻的二人世界”,吴先生与吴太太一开始还是有点不习惯,“跟儿子一起踢球,看比赛,瞒着他妈妈干些坏事……”吴先生向来喜欢与儿子称兄道弟,“现在就只能电话里跟儿子交流赛况。”吴太太则选择养条狗寄托情感,“帮儿子找了个妹妹,让Cathy帮儿子多陪陪我,也挺好的!”吴太太还喜欢去广场跳跳舞,“长大的儿子总是要飞的,我们的生活也要过得精彩!”闲暇时,她不时与同龄的姐妹们聚会,“大家的情况也相似,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吴太太说,“大家喜欢凑在一起聊起儿女的事情,时间慢慢地消磨过去。”不过,吴先生坦言,“夫妻间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他说,以前总因为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意见不合,现在两个人互相照应,偶尔还出去看个电影。(文/羊城晚报记者何伟杰 黄博纯)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