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家长苦恼送不送礼、送多少,一边是老师纠结收不收礼、怎么办——
“礼品焦虑”弥漫教师节
教师节期间,送礼潮又到了。记者在北京一些热点中小学采访发现,一边是家长苦恼送不送礼、送多少,一边是老师纠结收不收礼、怎么办,双方均患上了送礼焦虑症。
教师节前一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超市内的一角上,教师节礼物已经开始接受预定。店员告诉记者,送给老师的鲜花一束均在200元左右,当然“便宜的也有,花束可以自己选择,重新插,就看你能不能送得出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邹亮告诉记者,教师节期间,请老师吃饭、送礼,花费一般要在数百元到上千元之间。
“一到教师节,学生争相请客送礼,因为忙于应酬,节日变得比平时还累。”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说,这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风俗”。他告诉记者,此“风俗”不是每个大学老师都自愿接受的。
中小学的情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京朝阳区的郑元君,儿子正在读二年级。他说,教师节送礼很有讲究,“礼物关系到孩子在学校里的待遇。”这是从孩子几年在幼儿园、小学受教育的经历中得出了这条“经验”。郑先生还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床位、伙食的安排到小学座位的调整,只要是给老师送过礼,这些问题“都好解决”。
“这种礼物让老师的压力很大,因为它会对一个班级的公平构成挑战。”兰州某小学班主任郝静说,她最怕的就是家长和学生因为有求于己而送的礼物。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其实越纯粹越好。”郝静老师说。
北京二十中的徐老师对此有同感。她告诉记者,老师不希望家长和学生在礼物上花费太多的心思。在她看来,一张卡片、一声问候就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不能让教师节礼物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形象。(记者邓崎凡)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