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香港货
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掀起了1980年代内地狂追港剧的风潮。
亲历1980年代的香港风
香港回归的谈判启动后,随着对香港了解的加深,内地渐渐刮起了一股香港旋风,用港货,听港歌,看港剧成为一种潮流。每每谈起那个追着港货跑的年代,许多亲历者的嘴角都会忍不住地往上翘。
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爆炸头……这样的装扮在如今看来,实在是太“土”了,但是,在1980年代,它们就是新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表……这些产品在如今来说,实在是太平常了,但是,在1980年代,它们就是时尚。“靖哥哥”黄日华、“霍元甲”黄元申、“冯程程”赵雅芝……这些港剧的港星,对如今一些年轻人来说或许已经陌生,但是,在1980年代,他们就是“超级”大明星。
在香港和内地关系变化的过程中,1980年代是个很重要的阶段。香港回归的谈判启动后,随着对香港了解的加深,内地渐渐刮起了一股香港旋风,用港货,听港歌,看港剧成为一种潮流。每每谈起那个追着港货跑的年代,许多亲历者的嘴角都会忍不住地往上翘。
四大件与五小件的年代
今年50岁的文昌市民陈进喜,提起当年结婚时托人从香港带回来的“四大件”,记忆格外深刻。“我和爱人是在1985年结婚的,那算是改革开放初期吧,自行车等一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它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已变得不再稀奇,我们开始追求的是新的四大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子表。当时为了凑足钱,省吃俭用了好久,还找人借了些钱才在结婚前办齐。”
在海口市民韩冰的记忆里,当时的“四大件”是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摩托车,“五小件”是指录音机、录像机、缝纫机、自行车和电风扇。或许每个人记忆里的四大件和五
小件都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这些物件曾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时尚标志,不但许多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希望购置这些物品,很多普通的家庭在有余钱的时候,也开始尽量添置这些物品。
韩冰曾在1980年代被派驻香港工作多年,“因为在香港工作工资较高,所以很快家里就实现了‘现代化’,备齐了‘四大件’和‘五小件’。这在当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买这些物件,是要指标的。按照规定,驻港的工作人员每年都有这九种物件的指标,后来我们用不完还分给了亲戚朋友。”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