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海口琼山五小5年级7班的同学们在上竹竿舞课。记者 李佳飞 摄
“噼啪、噼啪……”“五、六、七、八……”
“不对,注意节奏,再重来一遍,一、二……”
27日下午3时,海口市琼山五小操场边的树荫下显得格外热闹,轻松欢快的竹竿声中,不时伴着孩子们的欢笑———这是5年级7班的学生第一次上竹竿舞课,虽是从看似简单的基本动作练起,却已吸引了不少学生和教师围观。
“竹竿舞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兼有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舞蹈的韵律,男女老少皆宜,在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十分普及。”黎族舞蹈教师林泽是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位大三的学生,身穿黄色T恤,阳光,带有一丝孩子气。他出生于三亚,因自幼喜欢民族歌舞,尤其擅长竹竿舞,因此被特地请来担任舞蹈教师。
10岁的小伟有些微胖,他自告奋勇负责打竿的动作,和同班其他几名男同学蹲在地上,卖力地一遍一遍打着竹竿,不知不觉已汗流浃背,却一直说“不累”。
女学生佳佳的节奏感较好,她和另外几名同学在老师的示范下,已开始练习基本步伐,只是因为舞步生疏加上胆怯,有时会被竹竿夹到脚踝,痛得眉头紧皱。
练习过程中,每每有人出错时,周围便一片哄笑。不过,练习者并不气馁,转身再来一遍,慢慢地,有好几名同学开始“有点儿模样了”,这让林泽兴奋不已。
琼山五小副校长黄海忠说,作为新开设的特色课程,竹竿舞不仅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感受到“阳光体育”、“快乐运动”的魅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传承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文化,希望这一项富有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运动项目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普及。
据了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海口多所中小学校开设了诸如书法、象棋、武术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或兴趣班,重视提升中小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不过,类似琼山五小这样专门开设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竹竿舞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黄海忠介绍,目前,该校竹竿舞课程仅在五、六两个年级14个班级开设,待试验一段时间后,将可能在全校推广,“师生反馈良好,热情很高”。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了上课的学生,还有部分任课教师也过来围观,她们和孩子们一样,对这项运动着了迷,一位女教师当场脱下高跟鞋,光着脚,和孩子们一起学起了竹竿舞。 (记者 李佳飞 见习记者 李婧)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