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超四成青少年“网络问性”折射啥?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当天举行的“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络和论坛等。(9月27日《深圳晚报》)
性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性意识刚刚觉醒的青少年眼里,它会变得很神秘,令人困惑。而正是这种神秘和困惑,吸引着青少年迫切地去了解它、认识它,甚至是尝试它。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性都有些讳莫如深,甚至是刻意回避。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青少年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来实现自己了解性、认识性的目的,而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匿名性无疑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客观而言,通过网络来了解性、认识性,也未尝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和途径,起码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对性“一片混沌”的认识迷茫。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它除了教会青少年正确的性常识、性知识之外,还势必存在大量包括性诱惑、性诱导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涉及黄色、淫秽等不良信息的内容。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青少年把性看作是一种罪恶,对其避之不及;部分青少年则可能对性跃跃欲试,但因为不良信息的诱导做出一些影响身心发展甚至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无法称得上是对待性的正确态度,甚至会成为少数人人生之路的隐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学校和家庭的科学性教育,来代替青少年的“网络问性”。如果学校和家庭能够通过正规、科学的性教育,提前帮助青少年消除对性的神秘和困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科学的性心理、性观念,他们自然也就没有了“网络问性”的需要。
因此,如何给中国青少年补上科学、正规的性教育课程,是上到政府教育部门,下到学校和家长都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苑广阔)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