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创性地提出“公益校庆”的理念。作为这种理念的重要体现,“百场社区公益讲座”将组织学校近百名知名教授学者走进社区、图书馆等地,将文化盛宴“端”到百姓身边。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来到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为社区居民作“开拓公共外交的意义”的讲座,他亲切地寄语台下听课的学生,要读好书、勤思考、与长者交。这场高规格的讲座也拉开了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百场社区公益讲座”的序幕。
校庆变化
校庆日当天不办庆典大会
10月3日校庆日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开展20位左右名师大家开设的校庆公开课堂、20场左右中青年学者主持的学术沙龙、50场左右学生社团举办的主题展示、50多个国家留学生参加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节”、若干位优秀校友主讲的专题讲座以及专场文艺晚会、大型舞会等活动。
校方还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连线、微博直播、社交网络共享等方式,在世界各地设置校庆分会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主题日”。
走出校门办百场公益讲座
一改过去校庆由本校师生校友“自娱自乐”的局面,这次人民大学的校庆成为一场大学资源走向社会的契机,落实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者的自我教育,开创“公益校庆”新模式。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这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人大的知名老师将到国家图书馆、大型书店、北京市社区和重点中学办公益讲座,内容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以及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9月24日下午在海淀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百场公益讲座启动仪式,由赵启正院长作第一讲。
在确定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来作讲座的都是人大货真价实的“大腕”,比如有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文学院院长孙郁,著名作家、文学院教授阎连科等。
记者观察
“序长不序爵”理念渐成气候
序长不序爵,这是今年年初南京大学提出的校庆新规。“不以官衔大小排序,这体现的是一种尊重。所有在南大学习生活过的校友都应该是平等的。”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说。
至此,“序长不序爵”被各个学校体现在校庆活动的举办上。北师大9月8日举办校庆庆典时,一律都按照毕业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9月9日,北京语言大学没有和其他学校那样设置主席台,只设计了一个主讲台,轮到谁发言谁上台。所有领导和校友们一样坐在台下。
即将到来的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庆日当天,更是将这种精神升华。人大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开创“公益校庆”模式,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一项活动就是举办百场公益讲座,知名教授和校友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百姓带去精神食粮。
相对于南大的“序长不序爵”,中国人大做公益迎校庆有更大的进步意义。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即便是“作秀”,这样的“作秀”多一些也无妨。这样的“作秀”总比大学铺张浪费、大搞排场有价值得多。
熊丙奇说,近年来,我国高校十分热衷举办校庆,其意图是通过举办校庆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同时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所以,校庆的排场往往搞得很大,校庆的主角,不是师生,而是官员,不是每个普通校友,而是一些有身份的校友,这样的校庆,显然已经变味。
校庆怎么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我国高校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化还远远不够。不管是南大的“序长不序爵”,还是人大的公益校庆。
熊丙奇说,从大学的健康发展看,我国大学必须认真分析办学得失。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办学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包括大学的行政化、功利化、同质化、空心化等。只有直面大学的问题,推进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才能让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提升,赢得社会的信任。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创性地提出“公益校庆”的理念。作为这种理念的重要体现,“百场社区公益讲座”将组织学校近百名知名教授学者走进社区、图书馆等地,将文化盛宴“端”到百姓身边。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来到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为社区居民作“开拓公共外交的意义”的讲座,他亲切地寄语台下听课的学生,要读好书、勤思考、与长者交。这场高规格的讲座也拉开了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百场社区公益讲座”的序幕。
校庆变化
校庆日当天不办庆典大会
10月3日校庆日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开展20位左右名师大家开设的校庆公开课堂、20场左右中青年学者主持的学术沙龙、50场左右学生社团举办的主题展示、50多个国家留学生参加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节”、若干位优秀校友主讲的专题讲座以及专场文艺晚会、大型舞会等活动。
校方还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连线、微博直播、社交网络共享等方式,在世界各地设置校庆分会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主题日”。
走出校门办百场公益讲座
一改过去校庆由本校师生校友“自娱自乐”的局面,这次人民大学的校庆成为一场大学资源走向社会的契机,落实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者的自我教育,开创“公益校庆”新模式。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这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人大的知名老师将到国家图书馆、大型书店、北京市社区和重点中学办公益讲座,内容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以及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9月24日下午在海淀区举办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百场公益讲座启动仪式,由赵启正院长作第一讲。
在确定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来作讲座的都是人大货真价实的“大腕”,比如有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文学院院长孙郁,著名作家、文学院教授阎连科等。
记者观察
“序长不序爵”理念渐成气候
序长不序爵,这是今年年初南京大学提出的校庆新规。“不以官衔大小排序,这体现的是一种尊重。所有在南大学习生活过的校友都应该是平等的。”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说。
至此,“序长不序爵”被各个学校体现在校庆活动的举办上。北师大9月8日举办校庆庆典时,一律都按照毕业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9月9日,北京语言大学没有和其他学校那样设置主席台,只设计了一个主讲台,轮到谁发言谁上台。所有领导和校友们一样坐在台下。
即将到来的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庆日当天,更是将这种精神升华。人大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开创“公益校庆”模式,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一项活动就是举办百场公益讲座,知名教授和校友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百姓带去精神食粮。
相对于南大的“序长不序爵”,中国人大做公益迎校庆有更大的进步意义。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即便是“作秀”,这样的“作秀”多一些也无妨。这样的“作秀”总比大学铺张浪费、大搞排场有价值得多。
熊丙奇说,近年来,我国高校十分热衷举办校庆,其意图是通过举办校庆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同时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所以,校庆的排场往往搞得很大,校庆的主角,不是师生,而是官员,不是每个普通校友,而是一些有身份的校友,这样的校庆,显然已经变味。
校庆怎么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我国高校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化还远远不够。不管是南大的“序长不序爵”,还是人大的公益校庆。
熊丙奇说,从大学的健康发展看,我国大学必须认真分析办学得失。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办学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包括大学的行政化、功利化、同质化、空心化等。只有直面大学的问题,推进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才能让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提升,赢得社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