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舞培训现场
小学生在学习麒麟舞
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村民的眼里,麒麟舞是他们的“文化品牌”,它不仅舞姿优美、音韵和谐、乐曲动听,且雅俗共赏。每次表演,常常是这家舞罢,那家继续,这边麒麟献瑞,那头麒麟送子。麒麟舞传承人告诉记者,几百年来麒麟舞一直深受永兴地区民众的喜爱,然而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却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境地。
培训
以老带新,培训新麒麟舞者
10月9日上午,近50名麒麟舞爱好者聚集在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参加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麒麟舞培训班。此次开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目的是要培训出新一代“麒麟舞者”。
据了解,麒麟舞流行于中原地区,明朝中叶随迁琼始祖传入,全岛各地都有过麒麟舞队,解放后逐渐失传。如今,只有海口羊山地区永兴镇的昌儒、吴洽、儒东等村有人会跳麒麟舞。
据介绍,麒麟舞一般由乐师8人、舞队7人组合而成,乐师是八音弹奏组合,舞队则由元帅、家院、土地爷和4个天兵组成,人员虽不多,但表演生动活泼,舞姿矫健,场面壮观,声乐嘹亮。
另外,该舞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困难
演出市场变小,只剩一支表演队
作为海南的人文圣地,羊山地区的古村山寨让麒麟舞在流传、演变中渗入了本土文化,成了当地春节、元宵、公期、婆期等盛大庆典、宗祠祭祀的一项文化内容,成为村民祈盼财丁兴旺、人寿年丰、子孙贤能、吉祥如意的祭祀庆典和娱乐活动。据传承人、擅长演元帅的吴钟福介绍,在永兴镇麒麟舞鼎盛时期,全镇大约有五六支麒麟舞队,但至今留下来且能够登台演出的仅剩一支队伍。
吴钟福告诉记者,麒麟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演出的“红包”,一次演出大概收入是3000-5000元不等。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麒麟舞演出的市场越来越小,只有过春节和一些开工庆典的时候才受邀演出。也正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收入低,学习和表演麒麟舞的人越来越少。另外,随着老艺人年事渐高,舞蹈表演已力不从心,而年轻人又大多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后继乏人。
发展
盼获政府扶持
记者看到,培训班中有不少小学生,他们年纪最小的只有8岁。麒麟舞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清河告诉记者,麒麟舞是乡土文化的艺术瑰宝,要想熟练掌握麒麟舞,至少要半年时间。但兴趣很重要,有了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易懂。所以在培训班开办前一个多月,他就已对村里的小朋友进行培训。“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让麒麟舞传承下去。”
吴清福表示,他的愿望是希望永兴麒麟舞能走出一条演出市场化的路子。但对于传统舞蹈来说,要走出市场化的道路并不容易。“这需要政府在经济给予一定支持,让整个团队能正常运转,保障队员有基本的经济来源。”吴清福说,有了经济上的扶持,麒麟舞队员们才可以探索市场化的路子,而不是经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生存艰难度日。(作者陈小萍)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