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曾寄语海南作家多创作本土精品
来源:南海网综合  作者:  时间:2012-10-12 08:40:32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图为莫言在“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上致辞(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11日电(记者和苗 刘一楠)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今年3月,莫言曾来海南参加“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的颁奖典礼,他给“特别大奖”的获奖作品《我们的三六巷》宣读授奖词时说,作品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幽默中略带反讽,尤其是方言的运用,具有不可置换的本土性。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本土特色是文学的重要元素,但是海南方言要“改道”,让更多人读懂本土作品。

  莫言说,本土特色主要集中表现在方言的处理和运用上,在普通话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本土语言必须“改道”,能够让除了海南以外的、更广泛的读者读懂。海南本土作家需要努力创作出既有海南本土语言的特色,又能让广大的读者读懂的作品,这是努力的方向。

  莫言已经是连续三次担任了“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的评委,他也见证了这项赛事在三年里的变化,他希望有更多的海南作家创作好的作品。

  “担任评委三年来,我非常明显感受到创作水准一年比一年提高。”莫言说,在评审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作品不相上下的现象,这是一件好事。此次大赛,在全国首开先例,以重奖召唤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唤起了大家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他希望海南的作家,以此为契机,在今后潜心生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海南这片厚土的优秀文学作品。

  附:

  莫言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呆呆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l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近5年诺贝尔文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2009年,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8年,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7年,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